阅读历史 |

第 139 章(【留个院子】...)(1 / 1)

加入书签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请进入笑_ィ圭人_紋-壆。 ,阅读前需要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大伙在新丰县过了个热闹的端午,回去后都有些意犹未尽,纷纷和没能一起去玩耍的亲朋好友分享。 得知那位小小的朝阳侯又捣腾出那么多新鲜玩法,因为有别的事没去的人都扼腕不已。他们早该知道的,若是不好玩人家肯定不会费那个劲印传单宣传! 有些过去察看敌情的商贩则是……悄悄把关扑了过来。 根据他们的观察,这关扑的概率约莫是一半送一半卖,只要卖的价钱足够高,商户是不会亏的,就算亏了也只是亏掉拿出来关扑的那点货物,而吸引来的客流却能给店里大大地创收! 这就用起来! 什么?你说这是偷师?做生意的事能算是偷师吗? 根本算不得! 长安城中又是好一番热闹。 没有人知晓,当天晚上霍去病歇在新丰县,与李长生讨论了一下那蒺藜火球的问题。 李长生拿到蒺藜火球已经好几天了,早就把它拆开又还原了好几遍,里头的火/药也被他拿出来研究了一下配比。 李时珍他们看到这玩意,也知道火器这玩意估计是瞒不住了,便与李长生讲了讲其中门道。 这东西威慑力还是有的,只是一来他们接触不到太详细的火器做法,二来他们也不想霍善玩这么危险的东西,所以才没有讲给霍善听。 霍去病倒没想到看起来不太靠谱的李时珍偶尔也能靠谱一回,居然还知道有些东西不能跟小孩子讲。 有的东西虽然不一定要用,但是手头有总是好的,霍去病便托李长生暂且先秘密研究,有了成果他们马上报上去弄个相对保密的地方来试验一番。 李长生没有拒绝。 墨家最擅长的就是研究守城器械,如今不过是想办法把火球之类的东西塞进守城体系里面去罢了。到那时候边城若能长治久安,对大汉来说也算是好事一桩。 两人就研究火器之事达成一致,第二天霍去病才安心回长安去。 霍善哪里知晓只要给李长生一个火球,李长生就能把其中门道摸个一清二楚? 他过完了一个热闹的端午,整个人都快活得不得了⒊([(Xiao jia ren.com)])『来[笑*人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xiAojiaRen)?(c0m),连跟着刘据他们上课都没那么爱扰乱博士们的思路了。 弄得博士们受宠若惊之余,又有些不太习惯。 可能人就是这样的贱骨头,明明一开始觉得忒烦人,习惯了就觉得整堂课上下来不发散一下思维好像不太完整。 霍善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把博士们改变成习惯抬杠的形状了,他愉快地浪了一天,晚上准备去赴阿印的约,到金陵随园过中秋去。 李时珍等人也没见识过明朝以后的世界,此前虽从阿印那里得知了只言片语,却远不如亲眼所见来得真切,所以这家伙也准备以小老头儿的方式去凑热闹。 美其名曰是怕霍善一个人过去迷失在陌生朝代。 华佗几人也被说得意动,与他们一并过去了。 最终霍善带着四个小老头儿出发前往随园。 乾隆年间的金陵城繁荣无比,织造业、印刷业、造船业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自然孕育出无数豪商巨贾、才子人。 清代许多人墨客都爱待在江南,尤其爱待在南京。 像袁枚这位大清坛骚客,更是以随园为根据地打造了一个提供交游、宴饮、创作、印刷一条龙服务的友交流根据地。 没错,袁枚还会自己写书自己印、自己宣传自己卖,完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也是袁枚三十多岁就可以彻底“隐居”的原因,他的隐居不是隐居,而是买个大园子直接转型畅销书作家兼社会活动家。 缺钱是不可能缺钱的,以他的知名度以及社交圈子随便写点什么都能成为热卖商品。 何况那么大一个园子也不是白放着的,经常会被他用来承办各类友活动,从会到婚礼都可以举办。 根据袁枚自己吹嘘,他这随园来历可不简单,《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型就是它! 毕竟一干爱好者考据过曹雪芹的出身,都认为出任过江宁织造的曹寅是曹雪芹家中长辈,而这随园的原身恰好是曹家园子。 袁枚当场开始吹了起来:“四舍五入,来我园子做客等于进大观园玩耍!” 作为清代坛最热门的一本小说,《红楼梦》的人气可不是盖的,袁枚这广告词谁听了不心动啊? 纷纷预约前来随园宴请亲友。 当然,目前随园远还没有后来那么有名,还处于打响知名度的阶段,所以袁枚正积极地通过各类活动告知众人他家随园的存在。 比如今年上元节,袁枚就准备在随园替他妻妹操办婚礼,热热闹闹地嫁掉这个妻子家最小的妹子。 整个随园一大早就热闹起来。 在随园上上下下都喧闹不已的情况下,霍善的到来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阿印见到霍善后很是高兴,招呼他一起去见她舅舅袁枚。 袁枚正在用朝食,见外甥女引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过来,招招手让他们快到近前来。 阿印和袁枚这个家中大家长的关系很好,跑过去跟袁枚说起霍善的来历,说自己此前就是遇到霍善才治好嗓子的,现在霍善想来这边小住三日,不知道可不可以。 袁枚不仅是个诗爱好者,还是个兼职小说写手,他写的《子不语》写的就是各类虚实结合的灵异故事。 对于阿印凭空变出个小娃娃来,还说此前就是霍善治好了她的嗓子,袁枚颇觉新奇。 多好的《子不语》素材啊! 袁枚来了兴致,招手让霍善也走近一些。 霍善好奇地打量着袁枚的脑壳。 袁枚笑问:“你看什么?” 霍善道:“你们把脑门的头发全部剃光光,这种天气不冷吗?” 袁枚:“……” 袁枚把放在一边的帽子拿起来亮给霍善看,笑呵呵地说道:“我们可以戴帽子。” 霍善想想也是,帽子一戴,有没有头发都不重要了。 袁枚道:“你这么小就会看病了,不如给我看看我有没有什么毛病?” 霍善昂起脑袋认真看了看袁枚的气色,又给袁枚诊过脉,才说道:“你身体没什么问题,哪怕偶有小病也没多大妨碍。” 袁枚道:“你这话说得,我倒是看不出你的深浅了。” 霍善不解地问道:“你看我深浅做什么?” 袁枚笑道:“若你当真会瞧病,我便跟人说我们随园有位四岁大的小神医。别人听说有这么稀奇的事,不都得来随园看看?” 霍善一听,这竟也有刷宝箱的机会,马上说道:“可以吗?”他把自己到处搞义 诊的好习惯讲给袁枚听,要是这边也能搞义诊的话他肯定得多来几趟。 袁枚道:“你若当真?『来[笑*人^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义诊可太简单了,街上到处都是药房,你只消给他们开好方子便能让他们自己抓药去。” 若非霍善此前去的许多地方(比如荒僻落后的儋州以及兵荒马乱的豫州)药材储备实在不够丰富,义诊一般都是这样搞的,义诊的大夫只负责诊出毛病以及开出对症方子即可。 霍善很有些心动。 可是袁枚又没病,他没法凭空展示自己的医术! 袁枚见霍善这般苦恼,笑着说道:“那我来问你好了,我在苏州那会儿眼睛出了毛病,我的一位名医朋友过来给我诊病,结果只给我用木瓜泡茶就把我眼睛治好了——你给我讲讲这是什么原理。” 木瓜这个霍善熟,李时珍在长安医馆那边还种了几棵木瓜来着,顺道给霍善讲过木瓜的用处。 肝对应的五官是“目”、对应的五味是“酸”,眼睛出了问题,往往说明脏腑之中的肝不对头,用酸味的东西去治疗是正好对症的。 《本草衍义》中也说过“木瓜得木之正,故入肝益筋与血”。 霍善条理清晰地给袁枚解释了一遍。 这个治疗方法老祖宗们早就讲过啦,全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书里! 小老头儿李时珍坐在霍善肩头连连点头,没错,就是这样,他把古代医书中这些内容都摘录出来写在《本草纲目》里头了。 虽然经常因为没有仔细筛选而显得前后矛盾,不过人家古代医书本来就是这么写的,他这样摘录才能保持它们原来的味道啊! 上次他们一起去习疟疾的治疗史,还提到过后世青蒿素的研究曾从东晋那位葛洪的医书里得到启发。 当初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头提到的一个流程:青蒿入药的方法是“绞取汁”而非熬煮! 常规的药草都是熬成汤药或者搓成药丸,这里却是直接取汁,当时的人可能只凭经验记下治疗方法而不知晓其中原理,后世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了青蒿素的特性:几乎不溶于水而且遇热容易分解。 这意味着熬煮反而会使其中的天然青蒿素失效! 所以把前人的经验如实记录下来还是有意义的,万一随着科发展可以将其中原理研究清楚,从而将相关方法推而广之造福世人呢? 霍善这会儿也是因为心中有数嘴里不慌,三两句话就把袁枚的眼疾为什么?([(Xiao jia ren.com)])『来[笑*人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xiAojiaRen)?(c0m)要用木瓜来治讲得清清楚楚。 “你遇到的这个医家不错。”霍善说道,“我听说许多医家开方唯恐不能多塞几味药进去,太便宜的方子他们不爱用,像他这样只用随手可得的药材给你治病的良医着实难得。” 袁枚欣然应和道:“我这朋友确实是当世良医,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是每天都有人去找他求医。他常年隐居在苏州一带,许多公卿之家想请他去看病他都不去,说是不爱搭理那些人。” 袁枚说的这个医家叫薛雪,和世间许多成名医家一样,他早年也是个读书人,后来因为自己母亲常受湿热病之苦改行决心研究医理,最终写成一本《湿热条辨》。 薛雪比袁枚大二十岁,但两人认识以后很快成了忘年交,薛雪乐意来给袁枚看病,袁枚也热衷于写诗猛夸薛雪的医术和医德,交情一直相当不错! 霍善说道:“以后您得空了能带我去拜访这位薛医家吗?” 袁枚见霍善一副悠然神往的模样,便知他确实是个医的小孩儿。他说道:“当然没问题,我本来也想找机会再去趟苏州。” 霍善高兴不已。 袁枚说道:“来者是客,这次你来就先不搞义诊了,且先开开心心地玩上几日。要是有机会的话你就给我们露一手,没机会的话我下次安排好了再找你过来。”袁枚的接受能力显然非常强,这会儿已经主动询问上了,“你是想来就来的是吗?” 霍善如实说道:“提前一日与我说好,我应当就能过来。” 袁枚笑道:“那我心里有数了,往后专门留个院子给你义诊用。”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ィ圭人_小-说。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