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4章 军的最后通牒(2 / 2)

加入书签

‘岛船’,这是弗朗机水手的叫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艘船的传说和当时路过的西洋商船一起,航向了世界各地,在传说中变得越来越巨大,越来越可怕,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水手们的呓语——这些醉鬼,喝多了劣质朗姆酒,在幻觉里什么都看得到。但生活在壕镜的弗朗机士兵知道,这艘船真实存在,当时在云县港口停靠的三艘弗朗机商船都亲眼看到了它的出现,而那段时间,所有从云县驶来的船只,上头的水手都在亢奋地议论着那艘‘天舟’。

十八芝的人甚至还亲自上去过,他们说,听说他们下船时需要人搀扶,真不知道他们在天舟上看到了什么,居然能害怕成这样!

这难道不值得害怕吗?哪怕是光听水手的转述,弗朗机人也不由自主的颤抖,这倘若不是移鼠的奇迹,那就一定是魔鬼的造物。而移鼠会的牧师们在这件事上遇到了难题,事情是这样,和远东大陆的所有宗教不同,移鼠是一神教,他们的信仰中没有一个合适的神位来归化谢六姐,除非号称她是移鼠眷顾的圣徒——但这拙劣的谎言,连最愚钝的信徒都无法欺骗,因为人人都从报纸上看到了谢六姐的态度,买活军的女首领对于宗教非常反感,公然地宣称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种迷信。

如果在欧罗巴大陆,光是这句话,就能让她成为大陆上所有国家的敌人,但很可惜的是,远东的国家,他们的政治逻辑和欧罗巴完全不同,有许多地方让人困惑——譬如说这样广袤的土地,却归属于一个完整的政权统治,而且远东的皇帝似乎一点也不介意谢六姐公然地侮辱了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信仰,他们不但没有和买活军开战,还积极地和买活军做生意。

对弗朗机人来说,这本来是个无关痛痒的消息,但很快,他们意识到云县、泉州、鸡笼岛这些港口的崛起,对于壕镜来说并不算完全的好事——这些港口,现在接过了长崎和敏朝的贸易,现在东瀛和敏朝的生意,不必再通过壕镜中转了,远东沿岸的港口一个接一个的开放,买活军的舰队在东海游曳,痛击着任何一支不老实的船队,这也意味着前来壕镜停泊的船只,比以往要少了一半,壕镜依旧繁荣,但,赶不上之前那样忙碌了。

当然,生意还是得做,弗朗机人也并没有挑衅买活军的意思,他们远远没有这样狂妄,实际上,弗朗机人直至此时,都还抱着谦卑的态度,与敏朝的衙门相处,如果可以,他们也还想结交买活军——哪怕是现在的壕镜,其实也远远不算被弗朗机人占据,弗朗机人只管理自己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奴隶,所有的华人,遵从的还是敏朝的法律。

理所当然,壕镜上也有一些华人官吏在维持着华人之间的秩序,只是这种管理比较流于形式,弗朗机人说话的分量,比他们明面上的权限要大得多。毕竟,这里的华人做的都是商船的生意,而往来在海面上的商船,还是以弗朗机人为多——这也是为何敏朝从未想过完全收回壕镜,逐走弗朗机人,他们哪怕能赶走这些士兵,也守不住港口,因为弗朗机商船和士兵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借由教会联系在一起,弗朗机人的士兵是只有这么多,但他们的商船水手,数目却是这些守军的几倍。

当然了,弗朗机人平时也不会太过嚣张,把关系搞僵,因为商船平时还是要到处去做生意的。因此,双方的关系便保持了微妙的平衡,以及明面上的友好互惠,荷兰人对此颇为感到妒忌,曾试图撼动弗朗机人对于敏朝贸易的垄断,但他们运气实在是不好。

第一次交手,荷兰人落入下风,还没有来得及发起第二次攻击,买活军便将他们从鸡笼岛赶走了,荷兰人只能撤退到巴达维亚去,在那里不甘心地遥望着远东的变化,他们的商船也因此很少往敏朝沿岸过来了,即便驶向此地,他们也不敢经过壕镜,而是大费周章地绕到泉州停泊。

在这次交手中,羊城港完全中立,并不插手洋人们的争斗,有人说这是因为不管谁占据了壕镜,都要和羊城港做生意,但在保禄这些军官来看,羊城港不说话,只是因为他们的水军一点都不管用,即便要说话也没有这个底气。真正有底气的人,不但会说话,而且会一直说话,说话的声音会吵得这片海域的船只都没法好好睡觉——他说的就是买活军。

买活军已经不是第一次表达出对弗朗机人的反感了,他们的第一封文书是去年的事,委托了弗朗机商船送来壕镜,在文书中,买活军衙门明确指出,弗朗机人无权在华夏领土上驻军,并擅自修建总督府、教堂、军营,这是对于华夏主权的无耻侵犯,买活军喝令弗朗机人立刻停止修建保禄大教堂,拆毁总督府,从壕镜退出,回到他们在吕宋的殖民地去,否则,弗朗机军队就是买活军的敌人了。

第一封信并没有太影响到总督的心情,因为他们都已经习惯了远东帝国在海军上的软弱,而且,他们当时认为买活军是敏朝的藩国,那么按照惯例,羊城港的官员自然会奋力阻挡买活军的敌意,毕竟不论是在欧罗巴还是在远东,藩国在外交上一般还是要听从宗主国的指示,不会擅自展露自己的态度,买活军协助敏朝官府运送军饷——总督和军官们都认为,这是两个政权在外部事务上能取得一致的表现。

“这胆大的姑娘在进行政治表演呢。”总督在领圣餐时谈到了这封信,“她要通过不寻常的强硬来吸取更多人的支持,于是我们成了她的道具。但根据我个人的判断,一切也就仅止于此了——除了再写几封信来,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确实,买活军还能做什么呢?弗朗机人并不怎么看得起他们刚收服的十八芝,这些华人海盗在壕镜很常见,他们有些船,这是不假的,但海上的事情,有时候用眼睛看就能看得明白,华人的船不好,炮也不好,那么,他们就永远都打不过弗朗机人。

如果买活军没有拿出过‘岛船’,他们的信根本就没有被总督谈论的资格,即便有了那样喧嚣一时的传说,但那艘船不过是停泊了几天便消失不见,人们认为它很大可能的确是一种幻术,即便它是真的,买活军也没有驾驶这艘船舶的能力。那么,暂且不必太担心这艘船——等它真的出现在壕镜港口的时候再说吧!

马士加总督给羊城港写了信,表达了自己的迷惑:弗朗机人只是在壕镜修筑了自己的补给站,这些士兵——也不过都是一些修船匠和水手罢了,至于他这个总督,更是从来没有干涉过华人的内政,弗朗机人对于敏朝官府是友好而顺服的,而马士加总督认为,敏朝官府没有管束好买活军这样的藩王,让他们在外交上给弗朗机人带来了困扰,他们或许也需要一些安抚。

按照弗朗机人的经验,凡事一旦和‘脸面’有关,一向如同大象一样慢吞吞的敏官府,反应起来就要比平时快上一丁点儿。弗朗机人认为,这封信至少能促使皇帝向买活军施压,如果能调拨起两个国家之间的争斗(弗朗机人不认可《政权、国家、文明》的表述,在他们看来,敏朝这样大块的土地,分裂出上百个小国才是正常的,所以,他们坚持把两个政权当做有附属关系的国家来看待),那么,对弗朗机人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总之,没什么好担忧的,这是小圈子里一致的想法,军官们还是能继续和肤色黄黑的下等伎女们肆无忌惮的**取乐,壕镜的人口也会越来越多,弗朗机人相对于远东帝国,在海战上取得优势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他们已经逐渐地习惯了帝国在海权上的颟顸、自大与软弱。

但他们忘记了一点,帝国的颟顸,是因为帝国已经老了;帝国的自大,则是基于客观的认识——这毕竟仍是远东的海域,外来的弗朗机人,他们的人数太少,至少现在还造不成什么威胁;而帝国的软弱,则是因为帝国的海船已经有上百年没有更新换代,水师说话的确不够硬气,归根结底,大海的逻辑整个世界都一样,船就是政权的拳头,谁的拳头硬,谁说话就硬气。

而买活军不是敏帝国,他们年轻、野心勃勃,他们拥有世界上最硬的拳头,他们的话当然一点都不好听。

“一年!”总督收到第二封信时,语气已经不太一样了,“她给我们一年时间,让我们回到吕宋去——真是个异想天开的娘们!难道羊城港的大人们对她就一点办法没有吗?”

答案确实是肯定的,因为朝廷对买活军的举动居然公然表示了支持,保禄的朋友菲力佩兼任总督府的会计,他没精打采地说,“对掌握了军权的中央来说,他们不能从壕镜的贸易里抽成,羊城港虽然繁华,但似乎他们也不缴税,不缴税,我们的白银流入帝国,只会进入商人的仓库,对中央来说,只能起到很勉强的润滑作用,那么,为什么要为了壕镜去招惹买活军呢?”

保禄认为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他是帝国的皇帝,他会利用这个机会,撤换羊城港海关的官员,清洗羊城港的商户,换上自己的特许商人——帝国管这叫皇商。反正,不管是谁占领了壕镜,都要和羊城港做生意,皇商的利润只要能如实上缴一半,皇帝的私库就该肥得流油了。他们为什么要插手呢?说不定还正好借弗朗机人来打探一下买活军的虚实呢。

马士加总督能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底下人就不知道了,但不经过一场体面的战斗,弗朗机人不能就这样灰溜溜地撤走,半年多以来,保禄都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现在,随着最后通牒的下达,鲜美的海鲜锅似乎也失去了滋味——战争就要来了,就在不远处,荷兰人的商船在远处打转,这一次轮到他们来嘲笑壕镜的虚张声势了。

战争就要来了,保禄其实已经料到了结果——只要不是瞎子,谁能料不到结果呢?壕镜人都听说过买活军的红衣小炮,有些幸运的水手甚至在近距离观摩过鸡笼岛的船坞,等待下水的战舰一字排开,整个远东的木料都向鸡笼岛汇聚——

这里是远东,是黄种人的地盘,即便是船只能够打成平手,弗朗机人的补给也远远不如买活军富裕,结果是完全可以预料的,现在的问题,只是谁将成为战争中必将付出的代价。

他心烦意乱,把剩下的海鲜留给菲力佩,自己重新系好了衬衫的扣子,回到建造中的圣保禄教堂中,去找他的朋友,杰罗尼莫教士忏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