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39. 南官的崩溃 京城.南官 贪婪的人开始……(1 / 2)

加入书签

买活军已经出兵之江道了?!

纸包不住火,这一夜,京城中不知多少人家彻夜难眠,打着灯笼传信的仆人,在胡同里络绎不绝地穿行着,几乎公然地无视了京城的宵禁令,甚至还有人公然地翻越了坊墙和栅栏,跑到另一个坊去传信——当然了,这是手段比较蛮横简单的人家了,其余人家的手腕要更变通得多,这一夜,很多人家里突然多了个虚拟的三爷、四爷、九姑娘、受宠的姨太太,又突然间发作了疾病,‘必要隔壁坊的张大夫来看诊才好’!

本来,突发疾病就是开坊门的理由之一,更何况是本就有体面的权贵人家呢?坊头就算一开始不知底里,很快也收到了风声,怎可能从中作梗。于是这一夜之间,坊门开开合合,几乎就没有关过,火光在街上穿梭的频繁程度,甚至引起了普通百姓们的紧张。于是,不知怎么之间,百姓间也流传开来了——买活军已经把之江道打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发兵江南,直取金陵,掘了敏朝的龙脉,甚至还要取走中都,谢六姐在抽取了藩王龙脉之后,现在更进一步,要断绝敏朝最终的龙脉气数了!

“买活军要打到京城来了!”

谣言便是这般,传着传着,本能地便往更夸张,更危言耸听的方向去了,到了下午,买活军何止是要打到京城来了,还有人说谢六姐已经暗中进京,潜伏在皇帝身边,化身妖妃,觑空就要吃了皇帝的脑仁的,若不是皇后严防死守,好几次就要给他得逞了,而这回是妖妃给皇后吃了公鸡蛋和无根水熬成的蛋羹,皇后吃了以后,昏睡过去,便被妖妃给得了手,现在皇帝,别看还是那张面孔,实际上已经是谢六姐的芯子了,就等着买地大军一到,上演禅让好戏,把敏朝的江山完全断送掉呢!

这些传言,真真假假,有些似乎完全是胡说八道,但有些在民间传说那常见的荒谬夸张之外,仔细想想,却似乎还别有一些险恶的暗示,叫人禁不住提起政治上的敏感来,猜疑这些传言背后是否有人在做推手——现在问题的关键,已经不在于买活军打到哪里了,而在于这个谣言寓意何在,怎么,是在讽刺皇帝这些年来的特科路线吗?把皇帝说成是被谢六姐夺舍的傀儡,这故事就完了吗?所有的民间传说都有一个转折,一个天命之子应劫而生,救苍生于水火之中,听这意思,这个天命之子的角色,要着落在好人张皇后所生的太子身上吗?

有些时候,有些事真经不起细想,这个故事看似是为太子在造势,可又焉知不是有人在阴谋离间父子关系?背后的主使者究竟是谁?存了什么居心?又是谁最开始宣扬买活军入寇之江之事,还说这是宫里的消息?你看我宫里承认这事儿吗?

这些年来,京城这样的怪事不少,没影子的谣言闹得沸沸扬扬的,百姓们也跟着瞎骚动,每一回那动静都大得仿佛要怎么样了,但最后却仿佛又没怎么样,就说福建道、广府道罢,那是真丢了,可最后如何呢?不也没有如何吗!日子还不是一样的过?

还有京畿一带,前几年几乎每个月都传来有人自立为王的消息,说得真真儿的,什么一呼百应,好像变生肘腋,一下就打进紫禁城了似的,可没过多久也就偃旗息鼓了,仔细追究来由,多半都是特科官员引发的冲突,当地有人家撞窗口上,倒了霉了,心怀不忿,散布谣言,被锦衣卫查实之后,当即斩首吵架,此怪也就逐渐断绝了。

造反、起兵这种事情,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尤其这件事发生在江南方向,真要有这事儿,不出半个月,各方面传来的消息那就满天飞了,互相印证压根无法抵赖,要是假的那也一样,等个十天半个月,谣言也就自然消散了——这还是没有向买活军使团求助的前提下,倘若请使团去和买地求证,那就是几个时辰的功夫。不过,向他们求助别的事情,倒也算了,求问此事那毕竟还是有几分尴尬的:哪有人去问敌人,‘你是不是真要打我’的,宁可等半个月,这么问的话,岂不是颜面尽失,在买活军面前,再也无法抬起头来了吗?

当然了,识趣一些的话,使团也不会等到敏朝衙门主动开口的,这时候保持沉默其实就等于证实谣言,要是第三天还没有出面澄清的话,那就等于是承认了买地对之江道的确不怀好心!第二天下午,在谣言完全发酵起来之前,买活军使团团长谢向上便紧急入行宫觐见皇帝,随后皇帝召见内阁,当众澄清谣言:买活军的军队现在都还严守界线之内,没有丝毫调动的迹象,这谣言极为可恨,明显是一场针对买、敏关系的阴谋,而且有计划地要煽动京城百姓,制造混乱,皇帝当众表示,他要追查到底,绝不会善罢甘休!

就这样,一场莫名其妙而起的风波,便又莫名其妙地消弭于无形了,对京城百姓来说,不过是给他们茶余饭后增添了话柄谈资,大家或是忧心忡忡,或是报以一笑,谁也不会当真往心里去,之江道的死活,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而对于之江道的官员们来说,他们的情绪便没有那么容易被安抚下来了——这样的人,在京城为数是不少的,主要是来自于之江道在科举上的强势,不管再怎么分南北榜,时至今日,敏朝官场依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历数百年来的内阁首辅,江南人已经不是十之五六了,已然达到了十之八九的程度,之江道、江左道、福建道,这些省道的官员,轮流把持朝廷大权,这必定不是皇帝有意扶持的结果,而是因为南人的基数更大,缩减了皇帝的选择余地!

一个首辅,只是表象而已,实则反映的是京官中大量的南人进士,他们虽然北上做官,但就这点俸禄,如何谈得上养家糊口?还必须要指望家乡宗族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这是最直接的利益联系,至于说更深层的故乡情怀,那都不消说了!谁会喜欢出门在外的时候,听到家乡的坏消息?

若是水旱灾害,那还罢了,最多是写几首诗,几封家信,感怀家乡的百姓,怜我故土,多灾多难,再劝慰一下家人,让他们注意赈灾,厚道行事,保全自身即可。至于说家里人是否听命,那就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了,反正送到手的钱不少,够他们花销即可,没钱了写信去要,家里人自然会设法满足,而且这些进士也有把握,自己家里的人不可能受到这些天灾影响太大,就算从前可能,在他们考中进士,改换了门楣之后,抗风险能力毫无疑问也要比一般人家强得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