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两年间 泰平三十年(2 / 2)

加入书签

程丹若觉得,在贵州放几个她的人很要紧,也点了头,写信给玛瑙,让她替金爱物色。

玛瑙不负众望,考察了番本地的少年郎,最终表示还是李伯武的侄儿最合适。

她让李郎送来药局的账目和土仪,顺便给金家父女相看。

李伯武的侄子浓眉大眼,五官不算英俊,但很有男儿气概,身高和武艺都还算不错。

金爱很满意:“我手无缚鸡之力,在西南这地方,再嫁个文弱书生可不行。”

程丹若:“……”

她怀疑金爱在内涵她爹。

但既然金爱看中了,李伯武又是谢玄英的心腹,这门婚事再适合没有了。

程丹若收金爱为义女,为她备了一份嫁妆,在二十九年末,把这摩拳擦掌的小姑娘嫁了出去。

谢玄英见她提起金爱,随口问:“可有信来?”

“自然。”程丹若自炕柜中取出一封信,“爱娘是耐不住的性子,已经去看过赤韶了。赤韶去年刚生下一个儿子,夕显贵身体不好,已经在准备后事。”

谢玄英拈起一片云片糕:“你嫁她还是嫁对了。”

李伯武也有信给他,但多是朝廷命官和夷寨动乱,说起几家土司的动向,大消息知道,小道消息却少了很多。

西南毕竟不是汉人的地盘,语言和风俗差异大,消息流通就慢。

金爱和赤韶、安小娘子的交情,能很好弥补这一点缺陷。

他眼睛尖,看见炕柜里还有别的信,随手取过来展阅:“文家,哪个文家?”

“长春号的文大奶奶。”程丹若吃的是自制的薯片,土豆切片烘干,撒上盐和辣椒粉,味道不错,“她的小女儿要出嫁了,问我京城流行什么样式的料子。”

谢玄英:“然后?”

“我就送了匹贡缎过去。”程丹若道,“作为回报,她给我送了好些牛。”

文大奶奶的意思本就不是问料子,是想讨要一份体面。

晋商多豪富,怎么会买不到贡缎?只是不能光明正大地穿。

程丹若“送”给文家,文小娘子就能穿出去了,且贡缎难得,宁国夫人的名头更难得。

亲家知道文大奶奶能和宁国夫人说得上话,也会高看儿媳一眼。

而文大奶奶很聪明,早就发现了程丹若不爱收钱,所以,得知她在推广牛痘,便送来一匹牛,美其名曰做善事,其实就是向她送礼。

偏偏程丹若确实很需要这份礼物。

皇帝在皇长子出生前,对牛痘的热情一般,但在他出生后,不仅以此为由,加封她为宁国夫人,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起了牛痘的功效。

防治天花,优于人痘,天赐良药,祥瑞之兆。

总之,就是我这个皇帝当得好,我的儿子生来带福气,才有这样的好事。

程丹若……不和皇帝争这个。

只要能出钱,他说是梦里得到的都行。

既然官府着手推动,牛就开始紧俏,养牛成为风口之一,让不少人破产——因为他们以为牛痘是要靠杀牛制作,没想到可以不杀,借来发一次痘就行。

结果奸商囤积,导致牛价上涨又飞快跌落,赔得倾家荡产。

然则,既不能杀牛,每头牛能产的痘种就十分有限,种牛就是很大的缺口。

程丹若和太医院商量了很久,最终采取一个比较笨的办法:自给自足。

以一个村为例,村里有牛的贡献出来,大夫给牛种上后,再取痘种给人。出了牛的不收钱,没出的给个十来文,收取的费用官府一半,牛主人一半。

目前为止,受众惨淡。

老百姓一文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天花不在眼前,他们不想花这冤枉钱。

而有牛的主人家,宝贝自家牛都来不及,怕染了牛痘,自家的牛就一命呜呼,也不肯出牛。

比较有市场的还是城里。

市民阶层比较感兴趣,大家都有余钱,亲朋好友凑一凑,买头牛给家里的孩子种上,就是个极好的保障。

更有聪明的商贩干起了租牛的服务,和租马一样,不过牛痘只能种一次,价格贵些。

老百姓总是有自己的生活智慧。

程丹若没有过多干涉,专心借牧场培养疫苗,改善优化毒株。

她这里的疫苗基本上就是达官显贵专供了。

因此,时隔年,牧场也开始盈利。

她出牛、出技术、出名头,太医院的御医们负责出儿子、徒弟,女儿也行,反正不发工资,只给学技术。

卖疫苗得来的收入,依然投回疫苗生产,每个月无偿为百姓接种。

她的理由相当光明正大:“疫病都是人传人,倘若京城的百姓都种上了,天花传不进来,陛下便再也不必忧虑天花传人了。”

皇帝深觉有理,自掏腰包给宫人接种。

他年纪大,不敢种,皇子又太小,不适合种,还是活人防疫墙靠谱。

一切就按照程丹若的计划推进。

京城是全国中心,京城人都种了牛痘,外来的人来都来了,不给自己也种一个再走吗?

种都种了,为什么不把技术传回家乡,为父母妻儿添到保障呢。能千里进京的人家,家底都不差,假如是大善之家,说不定还会惠及乡里。

皇权不下乡,该靠豪族大户的时候,还是得用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