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0章 光州的产业赚大钱(2 / 2)

加入书签

也因此大姨父今天没来,他被村长拉去吃酒了,村长已经在盘算修族谱,给大鱼单开一页……

大姨母跟莫修谨打听是,大鱼在扬州住哪?吃饭怎么吃?他临走时没带几件棉衣,他才当官也没俸?,不知道身上的钱够不够生活?

这就是农村人的认知局限性,你要跟一个长安的人说,那个谁谁是王妃的表哥,谁也不会操心他会不会没钱吃饭!

但你对大姨母说,大鱼可是凌王妃的表哥,你还担心他没钱吃饭?

大姨母只会迷惑地问:“说是冬素的表哥,人家会管他饭?冬素自个在外面吃饭,也得付钱啊!”

所以莫修谨很认真地给大姨母讲解,冬素在扬州有宅子,还有仆人,大鱼住在里面什么都不缺。

大姨母这才放心不少,又感叹道,应该先给大鱼说个媳妇,两口子一起去扬州,大鱼也有个人照顾。

二姨母笑说,以前大鱼只能娶农村的姑娘,现在是官身,可以娶官员的女儿,晚点娶更好!

大姨母却不认同,理由是:“听说千金小姐都不会煮饭铺床,也不会织布种地,还是娶农家的姑娘好!”

二姨母无语,同时又很羡慕大姨母,也不知道我家山山这辈子有没有当官的命?

都怨这小子不爱读书,但凡能考个秀才,跟修谨一样去跟王爷做事,还愁没官当!

山山要是当了官,我的阿沅也有个靠山。

现在给王爷酿酒,也不知道朝廷有没有酿酒的官?

听说有个官叫啥祭酒,不知道是不是酿酒酿得好当的官?

二姨母看一眼小盼,不好意思问啊!还是让山山自己去打听吧。

沈冬素进来的之后,只跟三个姨母打了个招呼,寒暄了几句,就被沈爷爷叫走,说是刘管家在书房等着她呢。

书房是仲阳和小虎的书房,沈父打了两张老大的书桌,此刻放的高高的账本和大大小小的箱子。

一见沈冬素进来,刘管家忙起身行礼,笑道:“本不该今个来打搅王妃一家团圆的,只是这些东西,还是早点交给王妃的好。”

他先取过香水作坊的账本,这是利润最大的,其中红封的是大夏境内出售的,蓝封的则是海外出售的。

姜家的海船才出了几趟海,但利润却比国内高数倍。

然后又是精酿酒、棉纺织作坊、连琐火锅店、还有她嫁妆的田产,和聘礼的庄园。

这些都是她在光州的产业,虽然香水那几个作坊她只是占了干股,凌王才是占大头。

可对刘管家来说,不管是凌王的产业还是王妃的产业,那都是王妃的嘛!

王爷这一去幽州,几年都不得回来,难道他能私藏着不给王妃?

沈冬素秉持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非常信任刘管家,根本没有派人查账,只随便看了看年汇总表。

嗯,收入很不错,若她的凌王的合同还算数,那她答应帮凌王赚足万金协议,算是达成了。

可惜,凌墨萧出尔反尔,又要另改合同。诚然,她自己也是心动的……

那大大小小的箱子,装的是分红的金银锭,还有王爷特意交待的,商行有的好东西,挑最好的给王妃留着。

算是……这一年凌墨萧不在身边,给她挑的礼物吧。

有海南岛的东珠、西域的美玉、岭南的宝石、吐蕃的玛瑙、闽州的珊瑚……

看到这些珍宝她第一反应就是,若是打造姜家送她的那种树,够打几十颗了。

王爷还说了,王妃不喜欢首饰,这些东西打成首饰,王妃也会交给拍卖行拍卖,所以留的都是原石。

让王妃自己攒着,以后想打什么首饰,再让匠人打造。

不得不说,凌墨萧这样送礼,是真贴心。

她取了一箱子银子给刘管家:“我在长安和扬州都建了大医馆,到是家乡光州还没建,就拿这笔银子,建一个大医馆吧!”

刘管家有些激动,到底之前是谁说王妃贪财的?

忙道:“用不了这些的!王爷在城里有地不用钱,工人也是自家的,同样不用钱。一应砖瓦木材,府上都有。”

沈冬素笑了,咱也有这么财大气粗的一天啊!

便道:“那剩下的就建个小学堂,我看县里都没几个像样的小学堂。多的银子留着请夫子。”

刘管家很是高兴,这些事若是由凌王来做,难保会有御史扣一个凌王招揽人心,图谋不轨的帽子。

但是由凌王妃来做,凭凌王妃在长安和扬州这一年多的所作所为,她做再多事,也不会有御史敢参她。

刘管家欢喜地接过这个重任,又跟她汇报试验田用她教的种植法,种稻子的事。

没错,就是之前沈冬素给仲阳留信,所教授的育苗—插秧种植法。

传统播种法就是,耕过田之后,直接把谷处撒到田里,然后就是靠天吃饭。不对,还得防着被鸟啄食,另外得除草。

除了沈家用了沈冬素教的法子播种,还有就是凌王府的庄园,刘管家挑了一批试验田。

都不用等到秋收,插了秧之后,大家就发现这个法子的厉害之处。

苗一颗都没损失,且经过育苗的秧苗,长的极壮,不像直接撒种那样羸弱。

那时刘管家和沈爷爷天天往田里跑,那苗简直就是迎风就长,一天一个样。

等到秋收时,两人更是喜疯了,一亩田的产量比普通种植法,足足多了一倍!

特别是提前施了肥的田,亩产更是破了历史记录!

按理来说,这样高产的种值法应该上报朝廷大肆推广,但想到太子党对凌王的仇视。

凌墨萧说上报了朝廷也不会重视,先在光州试验几年,等光州推广开了,百姓接受了这种新式种植法,再上报朝廷。

刘管家激动地道:“王妃大才!这新式种植法上报朝廷,王妃当居首功!”

沈冬素失笑:“我又不是为了功劳才教家里的,我只是不想爷爷他们那么劳累,结果收成却那么少。”

“先不上报朝廷也好,朝廷收粮税是根据亩产来的,一时推广不开,统一按高产田收,苦的还是百姓。”

刘管家再次诚服,因为凌王担忧的也是这个。看来凌王妃在长安这一年多,政事也学了不少。

刘管家又一次想到慧空大师的话,王爷的生机在封地。果然应验了!

王爷在封地,找的这个小王妃,简直就是旺夫命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