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四九章 侄儿这穷的就剩下钱了(1 / 2)

加入书签

——执掌蜀中政务的卧龙诸葛亮。

——殒命于落凤坡的凤雏庞统。

以及…即将在两年后猝死的——“蜀之奉孝”

法正。

这是刘备手下的三大谋士,三大军师。

他们境遇不同,结局不同,理念也不同。

“汉贼不两立。”

“每与操反则事竟成!”

这是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来的战略规划,也是刘备行为的“准则”

,是他对自己清楚的“定位”

可事实上,在隆中对之后,刘备依旧在输。

——败当阳,奔夏口,弃新野,走樊城,“备”

尝艰辛!

为什么战略规划有了,准则有了,定位有了,却依旧难觅一胜呢?

直到遇到了庞统,庞统告诉刘备,“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

,庞统不是反对刘备仁义,而是他觉得刘备太过强调仁义,太过强调“每与操反”

,所谓过之而不及!

于是庞统劝刘备,“兼弱攻昧,五伯之事”

,意思就是说,有时候要和曹操一样,该狠的时候就要狠啊。

如果说诸葛亮是为刘备建立了一个“伟、光、正”

的战略、准则、定位。

那庞统,就是斩断了刘备一切的小仁义,提醒刘备“可以保持理想”

,但更要“立足现实”

于是,一个個见不得光的诡计,从他口中说出。

庞统为了让刘备黑化,教会刘备什么是人主?

教会刘备,在这乱世,想要立足,那就必须采取狠辣、阴损的手段。

可惜的是,一场意外,庞统人没了。

幸运的是,上天为刘备关了一扇窗,却又打开了一扇门。

法正出现了。

法正的“大军团”

作战能力与他的“奇谋诡计”

,让刘备的军团战斗力呈现质的飞跃,而这还不是刘备最喜欢法正的地方。

刘备和法正是同一类人。

法正是最懂得刘备心中所想。

也正是为此,所有汉臣只会关心刘备飞的高不高,唯独法正关心的是刘备飞的累不累。

汉中战场,刘备杀红了眼。

他等了一辈子,等的就是这一场与曹操的决战。

他冲在箭矢之中,谁也不敢劝刘备,因为…刘备是主公!

唯独法正,他拦在了刘备的面前,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他只是说“我主上都不怕,我怕什么?大不了,我去地下见庞统就是了。”

那时的刘备想到了…

落凤坡被箭射死的庞统,差点没哭出来!

再也不红眼了,也就退下去了。

这便是,法正与诸葛亮最大的不同。

他更懂刘备,这就类似于…诸葛亮是刘备敬仰的师傅,而法正却是刘备惺惺相惜的好基友。

唯独可惜,法正…英年早逝。

否则…不说蜀汉的故事势必改写。

至少,在发动夷陵之战时,面对诸葛亮陈明大义的劝阻,法正一定会说。

——“陛下,臣与你一道去干那东吴碧眼儿,马上就出发!”

之后的结果,必定是——陆逊卒,东吴败!”

对于蜀汉,对于刘备,诸葛亮是有德有忠,庞统是阴谋诡道,可法正是有情有术。

这就是法正之于蜀汉,之于刘备的巨大意义。

这就是为何,有人评判——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唯独可惜,这样一个“至关重要”

的人物,死在了两年后…

死在了汉中之战大捷,死在了他亲手缔造出的刘备最风光的时刻。

当然,张飞不知道这些。

只是觉得,孔明交代的事儿,咋一件件都这么难呢?

洪七公…到现在,还没搞清楚是谁,这也就罢了。

偏偏,法正眼瞅着也、也、也…也没救了。

这都是什么事儿嘛?

当然…任务完不成就完不成了,这本没什么,可张飞是懂大哥刘备的,一想到万一这法正也跟他爹“法衍”

一样猝死,那大哥得多伤心哪?

等等…

张飞突然想到什么,连忙追问。

“黄老头,俺来这儿荆州的路上,听说长沙郡有个神医,叫什么张仲景的,几年前写出本《伤寒杂病论》救了不少人哪!

俺若是带他回去,保不齐…能看出个眉目啊!”

——张仲景!

这个名字一出,黄承彦微微怔了一下,不过,他很快摆手,“他的话,你可请不到!”

“咋了?”

张飞饶有兴致的问道:“难道…是他亲曹?俺可听到坊间的传言,说曹操与那袁绍官渡之战时,有个叫张羡的,担任长沙太守,尽起荆南四郡之兵,去进攻那刘表?这才让那刘表没有履行跟袁绍的约定,合击曹操!

很多人说这张羡就是张仲景?真的假的呀!”

不怪坊间有此传言。

别说是在这个“三人成虎”

、“谣言”

满天飞的汉末。

就是在后世,清代孙鼎仪所著《张仲景传》中,也认为…那支持曹操,起兵反抗刘表的长沙太守张羡,就是张仲景本景。

理由是张仲景之名,仲为第二之意,景则是景仰之意,与“羡”

字之意相同,况且两人都在这个时期做过长沙太守。

故而,别说后世,就是当世人…

也会疑惑,这位“医圣”

张仲景,多半就是张羡本人吧?

只不过…

事实上,这俩人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甚至同族都不是。

黄承彦一摆手,语气笃定,“张羡可不是张仲景,张羡的坟头都一丈高了,就葬在长沙那‘马栏山’上!”

别看黄承彦隐居,可作为荆州的名士,关系网遍布荆州。

在这片土地上,但凡是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没有他不认识的。

而这位写出《伤寒杂病论》的“医圣”

,本名张机,绝非张羡,字仲景。

因为任长沙太守时,每月初一、十五开公堂坐诊,为穷苦百姓医治病症,被广为流传。

这便是“堂”

的来历。

甚至,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里治病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医”

这些医生若自己开设药店也通通取名为“xx堂”

,碧如“同仁‘堂’大药房”

当然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黄承彦提起张仲景时,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变得十分难看。

张飞则疑惑了,他拍拍脑门。

“既这张仲景不是张羡,那自也说不上亲那曹操,如此说来?俺有什么请不到的?他若是不识抬举,俺就是绑也把他绑到成都去,活人总不能被尿给憋死了吧?”

不等张飞把话讲完。

黄承彦摆摆手,惋惜道:“你倒是能把他绑过去,只不过,到成都,就只剩下个死透了的神医了!”

“啥?”

张飞一惊,“难道,这张仲景的坟头也一丈高了呀?”

“这倒不是…”

黄承彦语声如冰,寒意彻骨,宛若是想到了一件无比痛惜的事儿。

过得片刻,他方才轻声道:“那张仲景病卧在床已有一年之久,他患上了‘重度伤寒’,怕是…”

“这不对呀!”

张飞连忙打断道:“《伤寒杂病论》不是他写的吗?”

此言一出,

黄承彦的脸色更加难看,他站起身来,刚向外迈出步子,又忍不住停住。

他抬起头望着房梁,目中无限惋惜…

当世之中,能让黄承彦佩服的人不多。

论起来,脑子里装着“数之不尽”

、“奇思妙想”

、“发明创造”

的关麟算是一个;

女婿诸葛孔明算是一个;

至于刘备、曹操之流…至多只能算是半个。

除此之外,还剩一个,便是这位用一生的经验与阅历谱写出《伤寒杂病论》,却自己因为大量的试药而深陷重度伤寒的张仲景。

这已经不是惺惺相惜的问题了,张仲景的病状,让黄承彦哀婉痛惜!

这是整个大汉“杏林”

的损失啊!

呼…

想到这儿,黄承彦喃喃开口,只留下七个字——

——“医者不能自医啊!”

听到这儿,张飞挠着头。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脑回路,他大概听懂了黄承彦的意思。

那么…

现在的局面就很明朗了。

法正是秋后晒太阳——早晚要凉!

张仲景嘛,则是秋天里的第一杯奶酒——早晚也要凉!

——迟早也要黄!

这就尴尬了。

刘备让张飞来求医,现在倒好,这神医自己都快“嘎”

了。

完犊子了!

这事儿,不彻底…完犊子了么?

长沙郡,捞刀河畔。

一处不起眼的农舍,院落中,一个四十岁的妇人正在抚琴。

尽管岁月的痕迹作用在这妇人的脸上,平添出了许多细纹…

可这些,依旧无法遮掩,她那绝美的身子,与面颊上的“风韵”

这把年纪,尤自这般风韵,很难让人想象,她年轻时…会是何等的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铮铮铿铿…”

琴声响亮,又富有节奏,随着调声起,琴声变得激越铿锵,似是饱含着抚琴者无尽的幽怨、悲愤之意。

就像是一个人在向命运抗争。

可行至曲中,声调又委婉悠扬了起来。

似是…在无尽的抗争过后,一切又归于沉寂。

整个下半首曲子,就像是抚琴者…心灰意冷之下,选择随波逐流,任凭这时代的巨浪将她淹没,将她化为一粒尘埃,与世浮沉。

突然,“铮”

的一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