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0章殿中翘楚(2 / 2)

加入书签

「你们只顾着嫉妒、怀疑,但我却从中知道了一些难题的答案,同时也增涨了见识,丰富了知识,以前同样的难题,我也有了应对之策。

」于海一双眼睛熠熠生辉。

莫名与于海的话,对他们的冲击很大,一时之间,这些同样骄傲,来自七国最优秀拔尖的工匠都攥紧拳头,陷入了思想斗争,脑内风暴。

他们下面的争论声,刻意压制过,倒不影响上面,弥苦道:「下一题……」

论:舵叶面积的平衡舵,令船舶转向

不够灵活,除了平衡舵,假设以升降舵进,现知它应用于沙船中,过浅滩时,将舵提起,进入深水领域时将舵降至水下,再配以多桅多帆,请以明图示之。

「这一题……」于海诧异。

这一题龟兹国于海是得了两分的,毕竟龟兹国擅长造船,但凡出名的船只,皆出自龟兹国船匠之手。

这一题,是画图,不是答字,无法诵读。

于是弥苦将三张图纸平铺于案台上,让他们都围过来看。

第一眼,不可谓不冲击眼球,别开生面的3d手绘图纸,让第一次见识到硬笔画的他们,都惊叹诧异,光研究这画图的技巧就研究了好一会儿。

然而,关于图中所画内容……却让他们终于有了见缝插针的理由了。

「邺国郑青,得四分。

「邺国郑青,得四分。

「邺国郑青,得三分。

「邺国郑青,得两分。

这一轮下来,打分终于有了变化,甚至差异不小,有打满分的,亦有低至两分的。

他们打完分之后,便将郑青的图纸示众。

当众人看到一张张活灵活灵的多桅帆船图纸时,都倒吸了一口气。

公输即若没记分,他道:「请阐明扣分理由。

一位大匠道:「郑青的多桅帆船,一眼看来的确令人惊艳,可他却只讲究外表,船型设计得奇型怪状,前所未见,实不可取。

「船身未有剖析图,其外型亦前所未见,但想来不曾有船匠这般做,便属于他个人设想,可圈可点处得分,但异想天开,脱离事实,扣分。

扣分的理由,听起来像那么一回事,可其中又带着许多牵强,因为他们只凭自己的经验与无法理解,而否定了郑曲尺的设计图纸。

「你有话要说吗?」公输即若又问郑曲尺。

「有。

郑曲尺会提要求参加共审,为的就是这一刻。

她对一众大匠道:「只要给我提供造船条件,我可以还原一艘一模一样的多桅帆船摆在你们面前,诸位大匠,你们信吗?」

十四位大匠怔神,一时竟不知道该说她小儿狂妄,还是为她此刻所展现的自信光芒所折服。

「你、你还懂造船?」罡匠师都傻眼了。

郑曲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她道:「你们认为我设计的船太过浮夸,不切实际,与现今的所有船只都不同,对吗?但是,我为什么要去造一艘与别人相同的船?」

「或许,我该这么说,在几十年前,或上百年前,他们见过现如今的船只吗?没有,对吧,所以,我的船是属于未来的,而非过去。

「你们所见的每一个设计,实际都有其用意。

郑曲尺的话,逐渐引人入胜,她继续说道:「造船师都知晓,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船桅数可分为单桅帆船、双桅帆船和多桅帆船,按船型划分有平底和尖底帆船,按首型分为宽头、窄头和尖头帆船……」

「对对对。

」于海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她指着设计图:「我这一项设计,则是利用侧向风力,使多帆之间相互影响,可因风力大小调节帆的面积,从而借用风力前进,达到倍增速的效果……」

「而上平如衡,下侧如刀,结合上行,便可破浪而行,而船有龙骨,吃水较深,往往在一丈以上,适航性极佳,可挑战现今任何一艘船只的远航力。

「还有这处,帆船逆风的时候,将帆收紧,船艏转向迎风角,帆受到了足够的风,船就会迎风前进了。

原理有些复杂,我简单讲一下,这是利用浮升力,形成了气压差,最终形成了向前的动力……」

听完她一口气讲这么多设计要点,懂多桅帆船跟不懂帆船的人,都沉默了。

而他们的沉默,震耳欲聋。

卧槽!

她简直就是小母牛翻筋斗——一个牛x接一个牛x啊!

这简直就等于是在现场教学,她讲的东西有些太深奥,门外汉的一众瞪着双眼睛,不明觉厉,但了解过的人,却深受启发,知道这不是无稽之谈,而是聩人深醒。

等郑青为自己的答卷申辩完后,弥苦忍住想笑的冲动,清了清嗓子,问道:「可有改分者?」

一位大匠回过神后,忙应道:「有,邺国郑青,得四分。

「我也要改,邺国郑青,得四分。

这一溜下来的四分,竟再次整齐地达到了统一。

公输即若虽未笑,却眸底却有冰雪融化,云霏霏而动人兮:「邺国郑青,计四分。

俞满七绝望地一屁股坐下,看着计分牌上,登顶的郑青,她仅凭答「绝」类题,分数就已经快追平了他们三人。

可是,她后面还有不少答卷,哪怕随便再答对一题,就可以超赶过他们了。

他喃喃道:「我不信,他真的这么厉害,什么类型的绝题都会答?」

「我当然不可能全能、全会。

郑曲尺听到了他的自言自语,给予了回答。

他们顿时皆一脸期待地看向她。

是吧是吧,她也是人,肯定不能一直这么超神下去,所以接下来……难道将会是她的低谷期?

可郑曲尺却残忍地补充一句:「我又不傻,挑的肯定都是些我会答的题啊。

众人一听,险些没脚下打滑,摔倒在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