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0章 卖期房(2 / 2)

加入书签

当然以现在的水平肯定做不出那么好的水泥来,不过用来建城墙还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能用来做为粘合剂。

现在建筑用的粘合剂,普通的就是粘土黄泥,高级的就用糯米灰浆。

像是险要位置的城墙,以及皇宫这种高大上的建筑,用的就是糯米灰浆。

这玩意好用是好用,就是太贵了,用这玩意建城成本高得离谱。

若是能用水泥替代那就好多了,成本能降下来,质量又毫不逊色。

打定主意,李伟便先去银行安排沈经先挂上了债券,筹集钱粮。

不过这事估计不会太顺利,上次征云南的那笔债券,最终还是掌行司印钱兜的底,真正被普通平民买去的并不多,归根结底,还是百姓们对朝廷信任度不够,怕他们借钱不还。

这事只能慢慢来了,信用不是一时半会能建立起来的。

离开了银行,李伟又去了工部下属的石灰厂。

水泥跟石灰一样都得烧,这事交给他们正合适。

也幸好他掌着工部这个专业对口的衙门,手底下的工匠和各种作坊窑厂都有,制作水泥的主要材料,石灰石、黏土和铁矿粉,也都很容易取得。

不过这些东西的配比和烧制温度他还得再研究研究。

石灰厂里,李伟再次回归工人的身份,像当初带领军器局炼钢时那样,亲力亲为的教导匠人,和他们一起将石灰石和黏土混合成研磨成生料,然后进行炼制成为熟料,再混以铁矿粉。

初级的水泥制作起来并不难,唯一的难度也就是原料配比和炼制温度的把控了。

在经过了一段时日的研究试验后,李伟终于制作出了勉强合格的初级水泥。

不过这还不能直接用,还得制作砂浆和混凝土的,记录配比。

不同的配比会有不同的强度硬度,用途也各不相同。

像水泥混合沙子加水制作的砂浆主要用于墙体表面,而加了砂石的混凝土则是用来浇铸承受墙体的。

李伟大概计算了下制作成本,感觉还可以接受,比黏土肯定是贵的,但是比糯米灰浆那就要便宜太多了!

搞定了水泥之后,李伟才从石灰厂脱身,又去关注了一下银行的债券情况。

银行后堂,沈经把债券的账目拿了过来,呈递给了李伟。

“才卖了这么点?”

李伟看到上面的已售出金额,不由的皱眉道。

这都挂了这么久了,六百万的额度才堪堪卖出了十几万,这点钱拿到手也是杯水车薪。

沈经尴尬的笑了笑道:“大人,您这债券额度实在太大了,而且工部建城,钱用了就没了,百姓们自然担心这钱打水漂。”

李伟拧着眉头,这道理他当然也懂,他本来也是打着借旧还新的方式,把这些钱先套进来,然而百姓也不是傻子,打仗还有点战利品,建城可是肉包子打狗,用完就没了。

咦?不对!

建城也不是用完就没,城墙建好了,城里更安全,那地皮不得涨价呀?房屋店铺不都得翻几番?

这就跟后世修路建公共设施一样,虽然政府投下去的成本沉没了,但周边的地皮和房屋可是会暴涨的,说白了,政府所投入的价值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周边的这些地皮和房屋上面。

后世许多人借此一夜暴富,许多企业提前囤地谋利,其实他们都是在瓜分政府所投下的这些钱。

同样的,现在修城也是如此!

城墙建起来了,城里更安全了,里面的地皮和房屋店铺自然会跟着暴涨。

想通了这点,李伟不禁心中一动,如此的话,能不能学着后世房地产那样,直接拿地卖期房呢?卖地皮也行啊!

有了这个想法,他心里顿时一阵火热,这要是操作得当,说不定建城不但不花钱,反而还能赚钱呢!

“行了,债券的事先这样吧,我先回去了。”

李伟将账目交还给沈经,就匆匆的离开了银行。

他要把这个想法仔细的规划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实现。

工部大堂,李伟把负责建城的官吏召集起来,以一个小型府城的规模,让他们帮忙粗算了一下收地以及建城成本。

建城成本比较好算,有其他城池的参照,建个中等规模的府城,大概在五十万贯左右,而地皮则是因地而异,便宜的地方几万贯不等,贵的地方十几万贯也就足够了。

以十万贯算,买下一块占地万亩的地方建上城池,合计六十万贯。

也就是地皮价格至少要卖到六十贯每亩,才能收回成本。

一亩地六百多平米,就算不建高楼,按0.5的容积率算,也有三百多平。

如今京师的房价大概每平在五到十贯不等,小城卖到一贯肯定应该还是没问题的,这么算的话,这一亩地的地皮再怎么折算也能卖到一两百贯,就算按一百贯算也必定能大赚一笔!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