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八章(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躺在汤池中,惬意地靠在池壁上,难熬的灾年总算是过去了,有了后世人对付旱灾的支招,哪怕未来一年还是旱灾他也不怕了,更不要说史书记载今年是个好年,天下大熟!

熬过了糟糕的一年,李世民打猎的瘾子上来了,作为皇帝如今可不能轻易御驾出征,总要给臣子一个出头的机会。

这打猎便成为李世民发泄精力的爱好。

盘算着今年几月出巡,他突然想到李靖此刻应该生擒颉利可汗了,也就是说他很快能欣赏到颉利可汗的舞蹈了?

可惜这一幕不能在光幕上分享,他巴不得历代历朝皇帝能看到。

始皇帝牛吧?

他灭掉匈奴没有?

汉武帝厉害吧?

他灭掉匈奴没有?

千古一帝里只有他——李世民上位才四年就灭掉了突厥!

这突厥可不比匈奴差个一星半点!

这功绩是一点折扣都没打!

躺在汤池里,李世民越想越开心,不由乐出声来。

再次惋惜光幕不能分享他的英姿和颉利可汗的舞姿,李世民晃了晃脑袋,惋惜了一会儿,等泡到手指发皱,他才从汤池中起身。

一旁早有宫女急忙上前帮他擦拭身上的水滴,又赶忙为他披上大氅。

汤池外面的隔间已经烧起了地热,自打暖炕出现在光幕上后,大唐掀起了一阵造地热的浪潮,贵族用青砖陶瓷来造,穷人就用黄土。

再加上石炭的用处也被寻摸出来,造在外间不用担心碳毒,这种廉价时间又长的燃料很快风靡了关中,又随着时间流向关外。

今年冬日大雪覆盖,往年要是这般,李世民恐怕得担忧冻死的百姓,可今年长安城附近几个县竟然少有来报有人冻死。

这可真是太罕见了。

李世民本来以为是谎报,还派人去查了。

等调查的人汇报他才知道原因。

原来暖炕虽好,石炭价格也便宜,可还是有许多百姓烧不起过冬的石炭,便几户凑在一起建一个大的暖炕,后来甚至发展到一整个村子更是抱团过冬,大家你凑点我凑点买石炭,实在出不起这个钱的也砍了木材来凑数。

就这样原本一些没能翻修房顶,本该死在大雪下的人都活了下来。

暖炕是民间在用,换到皇宫自然不需要这般节省。

皇宫不缺能工巧匠,暖炕很快变成了地热,一些宫室被翻修,比如大安宫太上皇的寝宫,比如皇帝甘露殿,皇后的立政殿。

其他妃子倒没这个资格,不过修个暖炕还是可以。

至于汤泉隔壁的地热,用的不是炭火,而是铺了铜管,用汤泉的热水穿梭而过,是以这里温度不冷不热,也不太燥热。

李世民饮了清水,等身体温度上来,才还上衣裳披着大氅出门。

门外满地都是雪,有宦官搓着手在扫雪。

李世民停住片刻,回

想起天音,吩咐左右近日多备一些姜汤供宫人饮用。

话音一落,他就看到附近宫人面露惊喜之色。

离开汤泉,李世民没去立政殿。

皇后好不容易答应不再生子,专心养身子,这半年来一直喝汤药,哪怕李世民前去立政殿,也被她往外推。

当然更多时候李世民还是睡在立政殿,纯睡觉那种。

想着有一段日子没进后宫了,李世民脚步一转往后宫走去。

杨妃看着儿子,眼露出慈爱之色。

有宫人回禀圣人往她宫里走来,杨妃眼里闪过怨恨之色,想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在知道自己儿子未来会死在丈夫大舅子和嫡子手里,心里都很难不生出情绪来。

她强忍着不耐,先柔声吩咐儿子回侧殿。

刚满十岁的李恪眼里露出失望,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父皇了。

这里得提一下,李世民虽然宠爱嫡子,但是对庶子态度也不差,在没有比较下,年幼的李恪对父皇还是很向往。

一听说李世民要来,李恪忍不住开口,“儿子想父皇了。”

杨妃眼里流露出复杂之色。

恰在此时门外传来爽朗的笑声,“让朕瞧瞧谁想父皇了?”

“父皇?”

李恪惊喜地看向门外,很快压抑住激动,向李世民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

李世民走进来拍了拍李恪的脑袋,然后开始询问他功课。

史书上记载这个儿子资质不错,他甚至考虑过立他为太子,可实际上李世民明白自己绝无可能这样做。

不说李恪有隋炀帝的血统,就光是立庶就乱了纲常。

老李家夺位本来就已经很难了,没必要给后世子孙再增加难度。

况且若立了李恪,他的嫡子该如何是好,当时还活着的青雀和雉奴可就不能活了,更不要说朝中一大批反隋的朝臣也不可能允许下一任皇帝拥有隋炀帝血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