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5 章(2 / 2)

加入书签

【唐太宗】李世民:那这个论述题是什么......?

“哦,你说这个啊。新题型,正好这次一起练练手了。”

【唐太宗】李世民:新题型?

“对啊,本来打算以后再拿出来给你们做的,但是上次嬴政

同学提醒我了,早做晚做都是做,就提早拿出来给你们见识见识了。”

嬴政:......

【秦始皇】嬴政:你说的该不会是......

“也没那么严重啦,只是有点类似而已。”

【秦始皇】嬴政:帝师!你明明说过不会有的啊!

“啊?我说过吗?没说过吧。”言羽阳笑了笑:“没关系,这种题一般都不会很难,也就十分而已。”

嬴政:......

也就......十分......而已......

十分明明超多的啊!

而且这根本就不是难不难的问题。

好吧可能也有点关系。

但万一哪天真的做到要分析赵构心理活动的题。

那也太恶心人了吧!

“鉴于你们是第一次做这种腿,这次就.......”

【汉武帝】刘彻:这次就不算分数?

“这次我就把阅卷标准放松一点。”

刘彻:......

不知道怎么说,但感觉帝师现在真的有点越来越坏了。

给了古代人物们一点小小的论述题震撼之后,言羽阳就悠然自得的开始等交卷。

一般他们写完试卷都会直接交上来。

都不会等到时间耗尽的那一刻。

卷子全都收上来以后,言羽阳进入他最喜欢的阅卷环节。

原本以为是他给古代人物们一点小小的震撼。

但是这卷子改着改着。

言羽阳反而被古代人物们给震撼了。

他连卷子都还没改完,就先被程昱和贾诩惊掉了下巴。

这次他给出的论述题是南北朝到五代十国那一段历史。

让古人们结合史实分析为什么这段时期为什么会这么混乱,有没有办法能避免。

结果程昱给他写了一篇五百字小作文告诉他人肉怎么做好吃。

言羽阳:?

虽然吃什么是自己的爱好而且程昱确实是出了名的异食癖但是你在这里聊吃人你真的不觉得你偏题了吗?

而且你自己偷偷吃就算了能不能不要拿出来大肆宣扬啊!

0分!

而贾诩的答案虽然没有程昱这么丧心病狂。

但他的小论文通篇大意基本是“司马家一百种惨死的方式”。

言羽阳真的很难不怀疑他们两个是串通好的。

贾诩负责杀杀杀,程昱就负责吃吃吃。

看完程昱和贾诩的卷子。

言羽阳觉得自己需要缓缓。

短时间内他不想再看到什么炸裂发言了。

那边嬴政他们还在等出分呢,就听到言羽阳说:“好了,既然考完了,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

嬴政:?

不是说先考试吗?

【秦始皇】嬴政:帝师,那分数呢?

“分数下节课再公布,今天就先放放,怎么?不想学啊?”

嬴政当然不会不想学。

一进入明朝的历史。

那他报仇的机会不就近在眼前了。

简直是求之不得。

“大家把书翻到第六十六页,今天来讲明朝的统治。”

“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算得上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了,开局一个碗,登基成皇帝,这么听还蛮励志的哈。”

“朱元璋本人的经历确实也蛮励志的。到了元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吃不起饭几乎成了常态,当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问题的时候,就已经能充分反应当时的掌权者究竟有多无能。”

“而朱元璋能当上皇帝的经历也很离奇,本来一开始他给自己找的去处是在寺庙当和尚。”

“自从佛教文化流传进来以后,迅速在中原占有一席之地,而佛寺和和尚也一跃成为很有社会地位的一方,历史上甚至还有过好几次著名的灭佛行为。”

【秦始皇】嬴政:灭佛行为?帝师你好像没说过。

“因为佛教文化经过发展,已经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灭佛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吧,只要剃度去当和尚,就可以逃过兵役,而你只要给和尚塞钱,他就可以收留你,帮你逃过服兵役。甚至逐渐的发展成了一条产业链。”

“而且不谈平时信众们供奉进庙里的香火,和尚们庙里自给自足的产出也是不用缴税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寺庙内富甲一方,寺庙外尸横遍野。外面闹饥荒,和尚们却富得流油。几次灭佛运动相隔的时间其实也不算特别久,但每次灭佛后,统治者们都能从佛寺里抄没很多钱财,得到很多壮劳力,甚至他们都并没有把佛寺赶尽杀绝。”

【秦始皇】嬴政:既然做了,就应该做到底。

【汉武帝】刘彻:佛教号召力这么强?这看上去说话比官府还管用。

“宗教的地位主要还是依托于皇室吧,掌权者带头迷信,宗教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但就是这么有底蕴的佛教,也闹起了饥荒。寺里没有存粮,养不活人,主持就把人全给打发了,铁饭碗没了,朱元璋只能继续上路流浪了。”

【秦始皇】嬴政:哦——原来是乞丐。

【秦始皇】嬴政:乞丐也能当皇帝,真是不容易。

朱元璋:......

他怀疑有人在阴阳怪气,但是他没证据。

“其实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元末的形式有多严峻,就连佛寺都吃不起饭了,更遑论是普通老百姓。就这样,朱元璋又过起了流浪汉的日子,但在这种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流浪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出路。”

“正好元末的时候农民起义军频出,朱元璋索性就直接投身起义军了,至少还能有口饭吃。”

【汉武帝】刘彻:果然,每个朝代都离不开农民起义。

【汉武帝】刘彻:朕想知道哪个朝代的起义军最多。

这个我之前好像说过了。”

【秦始皇】嬴政:没说过。

“没说过吗?总之我们可以先排除秦,秦肯定是最少的。”

可算给朱元璋等到机会了。

【明太祖】朱元璋:可不吗?就十四年,能有多少起义军啊。

嬴政:......

呵呵。

“最多的朝代,应该是明朝。”

朱元璋:......

【秦始皇】嬴政:哦——原来是明朝啊——

【汉武帝】刘彻:居然是明?朕还以为是宋呢。

赵匡胤:......

这你都能往朕头上扯?

你没完了是吧?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会是明?

【唐太宗】李世民:不会是因为明比宋还烂吧?

朱元璋:?

几个意思?

会不会说话啊你。

“至于什么原因呢,往后学你们就知道了,但是在我看来明朝虽然可能也不是很好,但他们在外交方面还是比宋朝要好一点的。”

【唐太宗】李世民:真的吗?

“虽然明朝也有几个不怎么样的皇帝吧,但是宋朝就开国皇帝有骨气一点,明朝至少连着出了好几个呢。”

听言羽阳这么说。

嬴政就懂了。

等于是连着的这好几个没了之后。

后面就全是窝囊废了。

“继续说回朱元璋从军。朱元璋加入起义军之后,虽然一开始只是个无名小卒,但是他很快就崭露头角,得到了赏识,他跟马皇后的相识,也正是在这段时间。”

“但是起义军这东西吧,刚开始大家是能在一块齐心协力的在一块作战,但是时间一久就都想当老大,都想着当老大以后,就容易搞内讧,谁也不服谁。”

“但是内讧归内讧。朱元璋这时候还是没选择自立门户,他还是跟着郭子兴一块干,郭子兴就是提拔朱元璋,并把马皇后嫁给朱元璋的人。”

“但这并不代表着朱元璋自己不想出去单干。明面上他虽然还是郭子兴手下的得力干将,但是他积累的好名声都是自己实打实的,而且因为朱元璋自己的出身,他在这时候还是很能跟底层士兵和百姓共情的,加上他打仗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回回都是自己冲在最前面,这让他愈发的声名大噪。”

【秦始皇】嬴政:收买人心,装模作样。

【明太祖】朱元璋:又没收买你,有你什么事。

【汉武帝】刘彻:怎么回事,你两今天怎么老说对方坏话?

【唐太宗】李世民:之前做交易的时候不是还相处的很愉快吗?

看大家都这么说,言羽阳也有点好奇了:“怎么回事?你们两吵架了?”

【秦始皇】嬴政:没有。

【明太祖】朱元璋:谁乐意搭理他。

言羽阳:......

还不是吵架啊......

“好吧,你们说没吵就没吵。()”言羽阳随口敷衍道:“那就接着说了。?()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好不容易把郭子兴熬死了,但起义军里还有很多职位比朱元璋高的人,这个时候直接翻脸也不是什么特别成熟的时机,于是朱元璋选择了继续养精蓄锐。”

“其实纵观朱元璋的起家之路。你会发现真的很难再复刻一次。虽然赵匡胤和朱元璋一样,都是自己带头打下来的天下,但他们两个的成功之路还是有区别的。”

“等到朱元璋将自己的对手一个一个都逐渐击破以后,建国的契机似乎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宣布称帝,定都应天府。”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这时候,元朝其实还没有完全覆灭。直到朱元璋派兵进攻元朝都城,蒙古退出中原,才结束了元朝对中原的统治。”

【秦始皇】嬴政:啊,怪不得说比宋好一点,原来是把蒙古人赶出去了。

【汉武帝】刘彻:那确实是好一点。

【唐太宗】李世民:但就这么看感觉和宋太祖好像也没特别大的区别。

“区别其实还是很大的啦,因为朱元璋他中途征战的部分都被我略过了,但能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变成一代开国皇帝,这本身也是一种了不起啦。而且当蒙古退出中原的那一刻,丢失几百年、被石敬瑭送出去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朱元璋一起回收了。”

“朱元璋登基以后充分吸取了前朝的教训。”

【秦始皇】嬴政:又是吸取教训。

【汉武帝】刘彻:吸取教训还有那么多农民起义,可见其实也没吸取到什么教训吧。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说的话那明太祖是比宋太祖强,至少他把失地给收复了。

“而吸取教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化皇权。”

【秦始皇】嬴政:上一个强化皇权的是谁来着?

【汉武帝】刘彻:宋太祖。

【唐太宗】李世民:又开始像了。

“朱元璋沿用了一些明朝的制度,但也没完全沿用,他自己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同时,他把自己的儿子都封了藩王镇守各地,作为巩固皇权的一部分,但是其实这么做还挺容易出事的,所以明朝第二任皇帝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削藩。

多么亘古不变的话题。

“不过削藩的事之后再说,我们继续来看看他还做了哪些巩固皇权的事。除了直接把军事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朱元璋还设立了锦衣卫,用来监察文武百官,保护皇帝。锦衣卫只需要对皇帝负责,且只属于皇帝。”

只听令于皇帝的机构......

刘彻一咂舌。

听起来感觉很酷的样子。

“而且他还立下了祖训,祖训是什么呢,就是他自己设下的规定,不管是哪个子孙,都不准篡改违背。”

【汉高后】吕雉:为的就是防刘秀这种人吧。

() 刘秀:......

朕就挪个你的牌位你记到现在?

【汉高祖】刘邦:这人还挺霸道,是不是平时也听不进去劝啊?

“也不算完全听不进去劝吧,主要还是得看谁劝。”

【秦始皇】嬴政:然后呢然后呢,帝师之前说明朝比宋骨头多硬了几代,具体是几代?

“五代吧,当然,这五代也不是完全都是明君,但是除了前面五代,明朝后面的皇帝基本上都有点没眼看。”

“反正还有时间,慢慢聊吧。”

慢慢聊好啊,嬴政恨不得拿个放大镜来慢慢聊。

“如果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没死的话,本来明朝是可以有一个很顺利的权力交接的,朱元璋也能少杀点人。”

朱元璋:?

怎么个事。

怎么还扯上他儿子呢?

【明太祖】朱元璋:话别说一半啊。

“别急嘛,这不是正要说嘛。”

“马皇后死了以后,朱元璋就有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朱元璋:?

不是。

你几个意思。

刚说咱儿子死现在又说咱老婆死,你就不能说几句好听的啊?

“本来就还没从老婆去世的阴影里走出来,结果没过多久儿子也跟着没了,上了年纪的人一连接受两个打击,一般都没法接受事实。”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够了朕说够了,你说够了没?

“不是你自己要听的吗?你又不想听了?”

【秦始皇】嬴政:他不听朕要听,帝师你接着说。

【汉武帝】刘彻:就是啊,谁家还没点难言之隐了。

【明太祖】朱元璋:呵呵。

“马皇后去世至少还能说得过去,是因为生病去世的,生老病死这个东西是世人无法左右的东西,就算你是皇帝也一样。”

“但是朱标的的死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朱标死的时候才三十八岁,如果不出意外,就朱元璋对他的看重,以及他自己的争气程度,他肯定是能稳稳的接过皇位,但现实却是,一场风寒就要了这位太子的命。”

朱元璋:......

他现在算是彻底相信他们大明的太医里面有内鬼了。

太子死于风寒。

这说出去谁信?

他的太子身体没那么差!

“而且朱元璋这人他有点认死理,其实马皇后并不是只给他生了朱标一个儿子,他的嫡子还有好几个,但朱元璋压根就没考虑过其他儿子,他选了朱标的儿子。”

【秦始皇】嬴政:没记错的话他孙子是不是让人给篡位了,搞什么靖难来着。

“是啊。”

【秦始皇】嬴政:这不是他自找的吗?儿子不传传孙子,毛病。难不成那么多儿子没一个能用的?

【汉武帝】刘彻:不至于吧。

【唐太宗】李世民:搞靖难的不就是他儿子吗?

【秦始皇】嬴政:德行。

朱元璋:......

他就乐意!

怎么了!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干的心理活动呢,我们也不知道,不过他本人在这,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问问他本人,虽然他本人不一定愿意说。”

“总之呢,皇位就这样来到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手里。”

“刚刚也说过了,朱允炆上位以后皇位屁股还没坐热,他就开始搞削藩了。但是针对朱允炆削藩这一行为,也不能说他削错了,只能说他太急切了。”

“朱元璋登基以后其实就有点忘了初心,虽然他对自己手下的官员都约束得很严厉,只给一点点钱,敢贪污就弄死,但同时他又放任自己的儿子欺男霸女鱼肉乡里。”

“朱元璋封的那些藩王,大多数其实是德不配位,早该被收拾,但朱元璋一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朱允炆这,他开始削藩了,但是前面说过,为了让朱允炆顺利即位,朱元璋杀了很大一批人。”

“而这批人恰好大部分都是武将,甚至是十分得力的武将。当然朱元璋这么干确实是有他自己的考量,选择朱允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朱允炆的母家不会形成庞大的外戚集团,但不会形成庞大外戚集团的同时也意味着,他没什么强硬的后台,想要顺利即位,只能杀尽威胁。”

【秦始皇】嬴政:结果前朝的威胁是杀尽了,把自己的儿子给漏了。

“但是朱允炆他削藩的方式有点太直接了,削藩固然没有错,这事进行得越早越好,但他一上来就是直接把人家废为庶人直接流放。废为庶人就算了,他还不是一次进行的,他还是一个个进行的。”

“而且这里面还有个很冤枉的人,就是湘王朱柏,其他几个藩王确实是不怎么干人事,但是朱柏算是实打实的冤死在了朱允炆手上。而且朱柏是这场削藩受害者里唯一的贤王。关键是削藩削到最后,作恶多端的一个没死,唯一一个贤王倒是让朱允炆弄死了。”

【秦始皇】嬴政:精心挑选的继承人。

【汉武帝】刘彻:这算什么?无效削藩?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被人反了,这不是自找的吗?

“面对朱允炆的种种动作,朱棣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而且朱棣本身自己打过的仗也不少。但朱允炆这边明显的就是一个无人可用的状态,而且在这个时候他还下了个旨意,勿伤其叔。”

【秦始皇】嬴政:该狠的时候不狠,不该狠的时候瞎狠。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来朱允炆这边就没什么武将可用,加上他这个人还有一点重文轻武,完事他还下了这么个旨意,理所应当的,朱允炆的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被朱棣杀进了都城。”

“但是不得不说,朱棣当皇帝确实比朱允炆要成功很多,至少朱棣做事他不优柔寡断。而且他跟朱元璋一样,一门心思往北边打,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总

共往北边北伐了五次,朱棣同样也亲征了五次漠北,可以说父子两是一脉相传的爱上战场。”

听到这,岳飞本就不太开朗的心情变得更加郁闷。

北伐北伐。

都能北伐。

诸葛亮可以北伐、太祖皇帝也可以北伐、就连后面的明朝都在一门心思的北伐。

只有他。

只有他不能北伐。

那天上完课以后赵构跟疯了一样拼命的召岳飞回去。

要是放在平时,岳飞肯定就听命回去了。

但这次他只回了赵构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岳飞不明白。

为什么他们宁愿跟金人低头也不愿意自己挺直了脊梁骨。

不过他也不需要明白了。

其实言羽阳说的一点都没错。

赵构从没对他北伐给予过什么支持。

但没人说过,北伐一定要有来自皇帝的支持才可以北伐。

昔年祖逖能凭借一己之身组建军队收复失地。

今日他岳飞也同样可以。

左右赵构往后也不会给予他什么助力。

那他听不听赵构的,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他只要能把金人赶走。

就可以了。

赵构如果真的一门心思铁了心要杀他。

那他也不会反抗。

岳飞自认无论是言羽阳嘴里的他还是如今的他。

都已经足够对得起家国天下,对得起公道大义。

他问心无愧。

也自认无悔。

“朱棣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大侄子颁布的法令全都给废除了。有改成他爹在的时候颁布的法令,除此之外,他还额外搞了一个东厂出来,帝位直接凌驾于锦衣卫之上,只不过这东厂里面呢,全都是太监。”

“可能朱棣搞东厂的初心是为了让锦衣卫和东厂互相牵制,不让锦衣卫一家独大,但是这种机构,特别是还都是太监。前朝有多少宦官乱政的事咱们这里就不提了,但是到了后面东厂成为明朝的一大隐患这是必然的。”

“明朝到这时候,其实都还在稳中向好,朱棣甚至还开创了永乐盛世,明朝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向上的阶段。”

听到老四这么能干,朱元璋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

朱棣搞政变篡位已经是既定事实。

过了这么久,他就算是再不能接受也必须接受。

这会听到言羽阳夸他儿子。

心里还有点隐秘的爽。

“接手朱棣皇位的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他能力也不错。而他儿子朱瞻基就更不用提了,朱棣的心头肉、好圣孙,跟他爷爷一样,也喜欢御驾亲征往北边北伐,唯一的缺点就是死的早了点。”

“然后,大明的运气好像就到此为止了。”

朱元璋:?

等等。

这才哪到哪啊

怎么就到此为止了?

“之后的明朝皇帝就基本上呈现出了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而且他们还都有同一种特质,短命。虽然后来的大明有几位名臣接二连三的给大明续了好几口,但皇帝不管用,臣子再怎么续命,气数也就到那了。”

【秦始皇】嬴政:哦——转折来了——

【汉武帝】刘彻:才换五个皇帝就急转直下气数已尽了?啧啧。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个气数已尽法啊?

“到了朱祁镇当皇帝的时候,真的就跟基因突变了一样。”

“刚刚说过朱瞻基唯一的缺点就是死得太早了,他死的时候朱祁镇才七岁。虽然这时候三杨还在,也稍微能跟着辅佐一下。但再怎么样,三杨也只是臣子,手伸的再长,也没法伸进宫里,而这时,朱祁镇身边出现了一个叫王振的宦官。”

【汉武帝】刘彻:宦官两个字一出来,朕就已经能对后面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一些预测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觉得这个叫王振的跟朱祁镇估计是半斤八两。就算没有这个宦官,他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祁镇对王振的态度可以说像是被猪油蒙了心一样,别人说的话,朱祁镇根本听不进去,而王振看透了朱祁镇这个人的本质,溜须拍马,句句都往朱祁镇心坎上戳。”

“朱祁镇对王振宠信到了一种什么地步呢,别人弹劾王振他不管,王振残害忠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把揭露王振罪恶的人给凌迟处死。而且朱祁镇在位期间,起义十分频繁。”

“但这些朱祁镇根本就不管,王振说什么他就听什么。手底下人的死活啊、百姓能不能吃饱饭啊、权贵是不是作恶多端啊,他根本就不管,他一味地沉溺在王振的马屁中,觉得自己英勇无敌,是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

【秦始皇】嬴政:跟赵构是一样的人。

【汉武帝】刘彻:明太祖天天骂这个说那个的,怎么到自己这不吭声了?

【秦始皇】嬴政:没脸见人了呗。

朱元璋:.......

朱元璋这会确实觉得自己没脸见人了。

他冷冷的在朱家群里扔下一句。

【明太祖】朱元璋:谁的儿子谁自己解决。

明宣宗朱瞻基:......

突然有点汗流浃背了。

但是帝师说的真的是他儿子吗?

明宣宗朱瞻基有点不信。

这会朱祁镇也有三四岁了。

看上去很听话懂事,不像言羽阳嘴里那么是非不分、昏聩无能啊。

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呢......

等等......

朱祁镇现在已经四岁了。

已知,朱祁镇七岁多的时候他会死。

那不就是说他三年以后就要死了吗!

骤然得知自己死期的朱瞻基内心十分复杂。

看来这儿子不处理是不行了。

主要是再不处理。

他到时候估计也没机会处理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