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3 章 晋江首发(2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那武帝呢?你敢说,你不需要这些臣子的帮助吗?】

【刘彻:……】

嘴替武则天上线,平时的她在天幕之中也不怎么活跃,如今身份暴露,她也没有必要去躲躲藏藏的,然而在天幕上出现的次数更加多了起来:

【武则天:武帝不敢说。】

【武则天:就连始皇都未必

敢说这样的话。】

【武则天:身为君王,

就都明白敢于劝谏的臣子是多么的重要。】

朱棣眸光闪烁,

看着屏幕上的【朱元璋】三个大字,久久不能言。

武则天这一番话或许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天幕:

【魏征这样的人设,要是放在小说中,那绝对是有点腹黑的。(狗头jpg.)

不过与其说怕,到不如说是二凤对魏征其实是又爱又恨。

魏征在生前一直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是李世民身边的重要的大臣。更深层次一点讲,他们的关系是君臣,也像是朋友。

不过,早些时候的魏征和李世民还处在磨合阶段,魏征常常在公开场合刁难李世民,李世民每次都被气得去长孙皇后那儿发牢骚,气得想鲨掉魏征。

多亏了长孙皇后苦口婆心替二凤分析了一波,魏征的性命才得以保住。

二凤虽然偶尔会耍些少爷脾气,但是对于长孙皇后的建议,他还是会听的。魏征在的时候,二凤和魏征绝对是一段君臣佳话。但是魏征死后,这段君臣佳话就翻车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①

这句话是李世民在魏征死后说的。

意思是,普通的镜子可以梳理打扮人的衣冠;参照历史的典故,可以知道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用人做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所以魏征的死,在李世民看来,他是失去了一面镜子。

彼时李世民早就已经君临天下,却对一个老臣这么器重,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但是为什么翻车了呢?】

天幕上忽而安静了一瞬,像是要让倾听者作思考之意。

天幕:

【夏夏说了嘛,帝王本就凉薄,现在对你海誓山盟,下一秒满门抄斩啊。】

【李世民:胡说!】

【刘彻:终于有人能够体会到朕当时的心情了。(撒花)】

【朱元璋:武帝不凉薄吗?】

【嬴政:后世皇帝们的性格,竟然已经变成了如此这般么。】

【武则天:始皇很失望吗?】

【武则天:武帝仅仅代表他自己,与朕无关,朕不是这样的人。】

【朱棣:朕不是这样的人+1。】

天幕:

【其实事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的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二凤举荐了两个人,但是当魏征真正与世长辞的时候,这两个人才一个负罪,一个参与谋反,李世民就不得不怀疑,老实人魏征或许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老实。

加上魏征曾经把自己给二凤提意见的书稿给其他官员看这件事被二凤知道了,二凤觉得魏征目的不纯,心中越想越觉得恼火,于是下令砸了魏征的墓碑。想着替自己出一口恶气,魏征辜负了自己多年来的信任!

但这就结束了吗?

不。

帝王不但凉薄,还善变。】

【过了些年,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没成功,李世民就想到了从前一直站在他身旁叨叨的魏征。

如果魏征在的话,也许就会阻止自己出征高句丽吧。

二凤这样想着。

或许是怀念从前的时光,或许对魏征怀有那么一丢丢的愧疚,李世民又把魏征的墓碑重新树了起来。】

【刘彻:看不出来啊,你小子居然这么别扭。@李世民】

【李世民:朕不会让这些事情再发生了!】

天幕:

【大唐,疆域辽阔,经济文化十分繁荣,中国的瓷器、丝绸在那个时候便通过海运远销海外,并且那个时代也有许多科技,譬如火药这一厉害物件被用于军事。】

【所以,

——“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

——“圣僧请上座。”

这样的描述一点也不夸张。】

【那如此强盛的唐,或许得益于李世民的统治,那为什么他的昭陵,还被人称为“寒碜”呢?】

【昭陵也被盗成筛子了吗?】

李世民的脸色非常不好。

刘彻也是。

虽然天幕没有提到他,字里行间却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