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章 移民(2 / 2)

加入书签

“朕给你两年的时间,你觉得够吗?”

两年后,蒙军侵夏的战事应该已经结束。那个时候,似乎也该进行海洋拓殖的事情了。

“陛下,臣会尽力而为!”

吴潜暗觉压力山大。各种计划纷至沓来,这样一来,沿海制置司可有得忙了。

“陛下,我宋人大多都有故土情结,也讲究落叶归根。若是背井离乡,万里之遥,恐怕应者寥寥啊。”

果然,赵善湘小心翼翼地说道。

移民几千几万或许不是问题,十几万也许可能办到,但是几十万上百万,或许就是难上加难了。

没有移民,纵然有大宋水师,又怎么在那些化外之地落地生根?

“赵相公,你是站在士大夫的角度看待问题啊。”

赵竑恼怒地怼起这位宗室老臣。

“穷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每人不过两三亩地,你给他10亩田地,一年三熟,赋税全免,你看他如何抉择?还有那些商贾,只要有利可图,不要说万里之遥,即便是有性命之忧,也会义无反顾,欣然前往。”

人一生需要的就是机会,改变自己处境的机会。一旦机会出现,他们会不会抓住,最起码是一半的概率。

不是说20%的人80%的财富吗,整个大宋7000万人,不会有一半的人都是富人吧?

即便是那些富人,在绝对的利益面前,他们不见得不会远涉重洋冒险,谋取更大的利益。

“陛下,臣愚钝。请陛下恕罪。”

赵善湘老脸一红,赶紧自责。

身为大宋宗室、煌煌士大夫,养尊处优,从不为油盐酱醋米粮发愁,的确没有资格对朝廷移民的事情发表意见。

“没有什么愚钝聪明,其中的大势,纵观史书便可得知。如果没有人愿意移民,只有采取强制措施。”

赵竑冷声说道,似是有感而发。

那些乡间的贫民,城市的无产阶级,相信在改头换面和巨大的诱惑面前,不难做出选择。

“陛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是真要移民,恐怕就要立刻做起。”

吴潜下意识提醒了起来。

南下移民,粮食是根本。即便是十万移民,也得需要五六十万石的粮食储备。

还要勘探地方,搭建房屋,衣食住行,都要一一安排下去。

“吴潜,这就交给你了!水师所需人物财等,向朕禀报就是。”

赵竑点点头,皮球立刻踢给了吴潜。

大宋水师要南下,提前勘察布局等等,都需要钱财,不是用嘴说说。

这样一来,封桩库里的钱,恐怕要一扫而空了。

“魏卿,成立移民司,在报纸上宣扬移民之事,把朝廷的公文下到各路府州县乡镇,此事就由你回去操办吧。”

移民,确实需要马上动起来了。

食宿全包、三年免赋、每人十亩良田、一年三数……应该可以了吧。

即便是明年效果一般,随着大宋水师不断向外开疆拓土,百姓必会慢慢接受和习惯。

众人领旨,都是心头沉甸甸。

皇帝这东一出西一出,件件事出乎意料,件件事都是急事。

“众卿,随着新政推行,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我大宋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让多余的人有地可耕,人人能吃饱饭,我大宋的困局就可迎刃而解。所以,大宋水师学堂,你们得给朕办好了,海军也得给朕练好了,海外拓殖和移民,也得办扎实了。”

没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源,大宋的危机就无法解除。有钱有物,才能和蒙古大军好好的斗下去。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让陛下失望。”

赵善湘和吴潜几人一起行礼,面色都是凝重。

皇帝雄心壮志,作为信任之臣,他们不得不尽力。

“吴相公,水师学堂得办好,海军也得练好,要想拓殖,要想下南洋,东南沿海的海盗,也得好好地肃清一下。陛下来的途中,就遇上了海盗,来势汹汹,让人心惊肉跳啊。”

魏了翁忍不住插了一句。

“陛下,给臣半年时间,臣一定肃清东南海面,不让陛下失望!”

吴潜面红耳赤,当即立下了军令状。

如今的大宋水师,战船都装了火炮,还怕那些个土鸡瓦犬不成。大宋水师要是连一些海盗都解决不了,又怎么去东征西讨、漂洋过海?

“吴潜,朕相信你,用心去做就行。”

赵竑温声说道,似乎对海盗的事情并不以为忤。

事实上,沿海制置司正在操练水师,肃清海面,也只是时间问题。

“陛下,泉州知府赵汝适在外等候。”

侍卫过来禀报。

“让他在外等候,随朕一起去泉州港吧。”

泉州知府赵汝适,提举泉州市舶司,泉州这个当世第一贸易大港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通海御国、财源广进,他是真想见识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