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9 章 139(二更+加更)(2 / 2)

加入书签

郑泰朝着她拱了拱手,“此为千金买骨之用。”

乔琰思索一番,同意了他的建议。

但在送走了郑泰后,乔琰琢磨着常林与上党郡,总觉得自己可能忘记了什么事情。

她隐约记得常林有一好友便是在他避祸于上党郡期间结交的,只是如今诸事繁忙,她一时之间还真没将此人给想起来。

不过反正人已经在她的地盘上了,若真有什么要紧人物,总会有今日郑泰举荐常林的情况一般送到她的面前来的。

那空缺的五原郡从事,也很快有了合适的人选。

这一次倒不是什么新人物,而是徐福找上了门来,对她说道:“君侯既要征讨凉州,便需先安内,后攘外,五原扎营的度辽将军,本应当协助君侯平边地之乱,中央有变,纵不能擅离职守,也当与君侯同气连枝,但他诸般举动,唯有连接外敌,而无相助于君侯。”

他朝着乔琰躬身行了一礼,说道:“福不才,愿请为五原郡从事,替君侯拔此内祸。”

在他此时这杀机显露的话中,乔琰不免觉得,他虽有弃武从文的抉择,内心却始终有一种昔日的游侠之风。

若不是此时的局面不那么合适,他只怕能说出“我替君侯前去将韩馥的头颅给取来”这样的话。

但他这等表现,对乔琰来说却无疑是个安心之举。

这是真正属于她的嫡系人手,在他如今已经出师的情况下,确实也可以担负起一些重任了,比如说替她去谋划解决掉韩馥这个隐患。

乔琰与他对视了片刻,可以确定他作为这把清剿腐肉之刀的决绝,回道:“依你所言,委任书我迟些送到你那儿。”

见徐福并未立即离开,而是还停留在原地,乔琰疑惑问道:“还有其他事要说?”

她奇怪的倒不是徐福还有他事,反正她的手下有奇思妙想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而是在他的脸上有那么几分扭捏的意味,与他方才所陈说的除掉韩馥之事里的坚决堪称大相径庭。

徐福斟酌了一番才开口说道:“先前君侯给了仲德先生一个新名字,改立为昱,又有那新来并州的马夫人弟子,得了乔侯一个鸿字……”

他投了个颇显期待的眼神,“不知君侯可愿也给我赐予一个新字?”

说实话,乔琰早想这么干了,但看着徐福这一副觉得得到君侯改名才算是认可,也更多一层在旁人那里彰显优越感的态度,还是不由觉得有些好笑。

她从身边拿了张纸,在上头写下了一个“庶”字,递到了徐福的手中。

“望你庶事皆通,不忘庶民,得以庶绩,此名可好?”

这也算是让这个名字回到了历史的轨迹上。

徐福,不,应该说是徐庶可不知道乔琰此时在想的什么,他只觉得在自己向乔琰主动争取一个官职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祝福,实在是再应景不过的事情。

往后他便叫做徐庶!

他将那个写有庶字的纸条小心地叠好,揣进了袖笼之中,见乔琰仍在看着他,这才欲盖弥彰地挺了挺腰板。

“行了,下去吧,对了,你与子龙去和被抓回来的张绣试探个口风,他可愿意就任定襄郡从事一位,也免得让他对上他叔父。”

若此事能成,那么空缺的官职又可以少一个了。

等到忙完了这些事情,乔琰也总算是有机会来见一见李儒了。

在洛阳城于董卓逃命期间将其擒获后,乔琰并未让人薄待于他。

先是让人将他从马背上摔下来的伤势进行了医治,而后只是限制着他的行动自由,却没在饮食上有任何的短缺。

就连他为了打发时间想看点书,乔琰也让人送了过去。

不过这位显然没有之前被她禁锢的张懿这么心大,还会做出什么为了积攒力气便多吃点的举动。

要乔琰看来,若要评价李儒此时的状态,顶多便是对自己现下的处境了然于心,该吃吃该睡睡,甚至还出来走动一番,但还是稍显清瘦了两分。

这也表现出了一个信号,若是要他因为被人所擒获就做出什么倒戈的举动——

“我知道文优先生不可能像是文显一样效忠于我。”

听到乔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儒也没停下自己手里的动作。

在这间专门用来禁锢他的宅院内,他打了个申请要求开辟一片田地,用于栽种些蔬果花卉。

乔琰彼时在洛阳的种地,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没有太多的野心,李儒这种地行为倒更像是给自己寻个打发时间的差事。

他又朝着前方的地里落下了一锄头,只是大约因为他胳膊上的伤势还没好全,腿脚也还是一瘸一拐的样子,这副模样挥动起锄头来,当真是怎么看怎么觉得滑稽,还有那么点可怜。

他回道:“乔侯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又为何还要专程前来?”

李儒对于乔琰将自己留在此地的想法心知肚明。乔琰也早在将他擒拿的时候做过一出解释。

乔琰当真缺他这个谋士吗?倒也未必。

李儒往并州的一路上盘算着她在拥有了击败董卓的声望后,更进一步扩张的谋士阵容,心中很是为董卓的前景感到担忧。

可惜他现在被限制于此,哪怕真如乔琰所说,董卓会在这一遭的失败之后,一改先前独断专行的情况,肯听从他所提出的计划,也没法将消息给送达过去了。

想到这里,李儒都忍不住想叹气。

哪怕是不算这些谋士的助力,同为枭雄人物,乔琰也显然比董卓在智计上高出不少。

这场从洛阳往晋阳的班师连带着迁民的举动,更是让目睹这一切的李儒不得不佩服乔琰的行事稳妥。

他听得乔琰并未因为他这句抗拒合作之言表现出什么不满,只是以依然平和的语气问道:“我不过是有些好奇,以先生这等人物,到底是为何要对董卓这般效忠,或者说,先生

难道看不出,以他的脾性迟早自取灭亡?”

李儒语气淡淡,回道:“乔侯总该知道,救命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这话倒是将他与董卓之间主从关系的由来给解释清楚了。

而也或许,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两人确实称得上是君臣相得的,以董卓在西凉的发家过程,其结交羌人豪贵的手段,起码是对得起他当时打下的那个前将军之名的。

乔琰想了想又问道:“那么如果董卓已死,先生是要为其报仇,还是愿意就此归降于我?”

李儒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回问道:“以乔侯这步步谨慎,为自己大汉忠良的名头添砖加瓦的脾性,难道不怕用了我这么个人会有损于你的威名?”

乔琰一听这话便笑了,“先生既然会这么问,那我就当你对于先前那个问题是持有肯定答复的了。”

李儒的坚持只是在董卓的败亡中,他没有作为站在他对立面的一方,做出推波助澜的行为。

但若是董卓身死,其中一切恩怨烟消云散,他也再不会以董卓谋士的身份自居,总归他对董卓已算是仁至义尽了。

这对乔琰来说显然是个好消息。

她便接着说道:“先生觉得,在董卓败亡之际,我已占据了多少地方呢?难道其中就没有用先生之处吗?若是先生觉得李儒这个名字背负着的是与董卓之间密不可分的君臣关系,想要改名叫什么李猛之类的,我其实也没什么意见。以我并州的本事,要想办下一张身份证明,实在不算难事。”

乔琰在走前最后说道:“还请先生好好斟酌。”

李儒不由摇了摇头,乔琰这话说的,什么要是他不想叫李儒了,也可以改名叫李猛,着实是显得这位州牧还有几分少年心性。

不过也正如她所说,这天下之大,自有不拘泥于他早先所为,而有能让他派上用场的地方。

他持着那锄头沉思了片刻,最后也准备先不思考这种明显要到许久之后的问题。

乔琰要取道于凉州征讨此刻身在长安的董卓,已然是她所率领的并州军内部,一个已经算不得秘密的情况。

但征讨凉州绝不是这么简单的。

哪怕她能快速摸清凉州的地形,又并不像是董卓和皇甫嵩的情况一般,在配合之间存在龃龉,要击败已经从早年间段颎的屠杀灭绝政策中休养生息过来的羌人,要征讨在对外的时候绝对能够拧成一股绳的马腾韩遂等人,绝不只是个张一张口便成的行为。

便是以并州作为后援,也起码要等到秋收之后,并州之内存有余粮的时候,才有可能发起进攻。

再要进一步征讨于长安,更得再多过上一段时日。

届时再看吧。

在这天下二分,各有一帝的时景里——

被董卓挟持到了长安的刘协以光熹为号。

在邺城登基自号正统的刘辩,也在袁绍的协助之下,将改元昭宁的消息朝着四方公布了出去。

这其中颇有一种用了谁的年号来作为时间标志,就是认同谁为此时的正统帝王的意思。

处在南北分界线上的各地都得在此时经历一番艰难的抉择,说不定还会出现两方同时委派了个官员过去的局面。

好在对乔琰来说,她不必面临这样的纠结。

早于刘辩还未登临上皇位的朝堂会议上,她就已经提出了这个说法,她既是要走凉州入长安解救刘协,遵循刘宏留下遗诏行事的,便自然该奉刘协为帝。

所以对并州来说,这是光熹元年的七月。

乔琰枕靠在了书房的软榻上,一面听着窗外的竹间风声与蝉鸣,一面打开了自己的人物面板。

【姓名:乔琰】

【阵营:?】

【职业:谋士(?)】

【年龄:15(周岁)】

【体质:95(100),武力:80(100),智力:82(100),气运:75(?)】

【剩余可分配点数:11】

【技能:历史学lv7,辩才lv9,煽动lv10,文物鉴定lv4,箭术lv12,骑马lv11,画lv3,书lv7,田野考古lv5,古钱币学lv3……】

【剩余可分配技能点:0】

【谋士点:350】(每获得10点谋士点,自动获得3点属性可分配点数,获得1点技能分配点数)

她看着这个面板好半晌,将剩下的11点属性点,全部砸到了气运之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