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0 章 040(1 / 2)

加入书签

邙山苍苍,车声杳杳。

乔琰策马于北军护持之中,忽然想到了那句在刘宏执政末年,洛阳城中传唱的那句童谣,说的是“侯非侯,王非王,千骑万骑走北邙”。

不过此时的汉室还未到彻底秩序崩乱的地步,她身边的北军校尉依然听命于天子刘宏。

而她往乐平而去的队列,在为乔玄送葬之余,也未尝不是在朝着希望之地而去,却不是那什么“千骑万骑走北邙”的逃难景象。

她仰头朝着两侧看去,正见邙山山道之上草木葱郁,似因这山中多造帝陵而颇有一派森然肃穆之气。

北军校尉鲍鸿随军而行,为此番北军护送队伍的统领。

他见乔琰打量周遭,似对此山有些兴趣,便说道:“邙山为洛阳北部屏障,历来都有洛阳兵马于山中巡守,乔侯大可放心,此地虽山势险要,却绝无什么危险。”

乔琰回道:“我并非担心此行安危,有鲍将军在此,又有北军将士随行,料来安全无虞。我所忧虑的不过是——”

“自光武帝因凤巢龙穴之说安葬于此地,诸如孝安皇帝、孝冲皇帝等先帝都葬于此地,祖父生前谨慎,家无余财,如今却辒辌车栽,黄屋左纛,或有冲撞先帝之嫌。想到此不觉有些担忧罢了。”

鲍鸿笑道:“乔侯这审慎行事的作风当真是与乔公一脉相承,不过这既是陛下所赠殊荣,想来邙山上长眠的几位先帝也不会怪责的。”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鲍鸿往后看了一眼,还是觉得羡慕的有点牙酸。

何为辒辌车栽,黄屋左纛?

辒辌车本也叫做安车,乃是一种出行之时,可供人在车中躺卧的马车。

因其车厢窗扇开启可改变内中温凉,故而名为辒辌车。

昔日秦始皇东巡沙丘,所乘坐的也正是这种辒辌车。

因刘宏特许的丧葬规制,辒辌车按照四马拉车的规模,更在上方覆盖了一层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又在这辒辌车的车衡左侧立起了犛牛尾标志。

这就是黄屋左纛。

算起来这种丧葬仪式倒也并不能算是僭越。

云台二十八将中排行第二位的忠侯吴汉,就是按照这种形制下葬的。

不过吴汉故里位于南阳,并不像是乔玄这样因要往北行去,故而过邙山而过。

而这般车架随行,必定要等到乐平地界上方才撤去,以让沿途一路都将知道当今天子对乔玄所给予的恩典。

因此,鲍鸿实在很难不对其羡慕有加。

但要这车队之中的另外一人看来,这般仪仗才合该是乔玄该当享有的。

“乔公昔日兵出并州,威灵振耀,如火之烈(*),合该有此等阵仗厚葬。”蔡邕看了看这一行缀连的队伍,坦荡地评价道。

他在乔玄的葬礼之上都颇有些百无禁忌,凡事可说的样子,在此时也就更是如此。

这话传入乔琰的耳中,不免让她觉得有那么点头疼。

他当日灵台祭礼之上(),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虽可解释为性情中人之举,但一想到如今在洛阳城中到底是何人的声音最能上达天听,乔琰就觉得蔡邕作死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实在是难怪他会最终死于洛阳狱中。

好在,蔡邕为乔玄撰写碑文,自然也要看到乔玄的碑铭正式落成才好,于是在这车架与北军护队即将出行的时候,他也带着蔡昭姬前来了此地,要跟着一道往乐平去。

而无论是出于哪种理由,乔琰都觉得没有拒绝蔡邕的必要。

蔡邕在文学书法上的地位已非同一般,还带着个蔡昭姬,在乔琰对乐平县这个立足之地有些算盘、又急缺人手的情况下,实在不能让这对父女对她的手中溜走。

只不过有些可惜,蔡邕长女蔡贞姬,在蔡邕先前托庇于泰山羊氏的时候,已经嫁与了羊衜为妻,便自然不在此地。

所以也只能带上两人了。

好在最要紧的还是蔡邕。

他若是不在此时离开洛阳,只怕又要被他这薄弱的政治情商坑一把。

他当年被流放朔方的时候还是有人替他求请,才算是免于死罪,加之他彼时有官职在身,跟刘宏说情也好说些。

可现在他不过是依托于泰山羊氏的一介白身而已,倘若真得罪了哪一位中常侍,难保连给他上达天听的机会都没有。

他跟着往乐平县来,倒也正好得以避开了洛阳中对他有敌意的几人。

而让乔琰带上他的另一个理由便是,她既然从乔玄处收获良多,自然也不忍见到他的故交因奔丧之时失言而为人所害,怎么也得帮扶一把。

蔡邕完全没意识到,此前乔琰在与他谈起,将在乐平修建供奉乔玄灵位的祠堂,以庙前树鼎纪念文德,祠堂中横钺纪念武德的时候,其实并不只是在说乔玄,而是在勾起他撰写鼎铭的兴趣,让他自己揣着包袱就往沟里跳了进来。

谁让对他来说,能将灵台所书碑铭,连带着鼎铭和纪念武德的石钺铭一道,形成一套完整的纪念体系,未尝不是一件格外有意义的事情。

更别说还是写乔玄!

在这半道上,他便已经又灵感大发地将纪念乔玄为度辽将军期间功绩的《黄钺铭》给写完了,其中正有他说的那句“威灵振耀,如火之烈”八个字。

倒是蔡昭姬对蔡邕这个选择稍稍有些忧虑,在行军途中的停顿中找上了乔琰说道:“叨扰乔侯实属不该,只是我父于并州有些恩怨未了,乔侯虽在乐平县内着落,也难保会有波及。”

蔡昭姬年纪虽小,却显然不像是她父亲一般——蔡邕的才华高是高,奈何缺心眼。

她心中一番思量,还是决定将实情与乔琰说清楚,以备不时之需。

“昔日我父因大赦得免,本应自五原回返洛阳,然则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送行之时,邀他一道席间起舞,我父因他为王甫胞弟,看他不起,席间对其不假辞色,于是王智秘告我父对朝廷心怀怨怼之意,这才致使我父女三人不

() 得不流亡逃窜,寻羊氏托庇。”

“我听父亲说起,中常侍王甫为司隶酷吏阳球所杀,然阳球也随后为宦官所诬告而死,王智虽失一朝中内应,却也得了其余几位中常侍的庇护……”

蔡昭姬皱了皱眉头,“倘若会给乔侯惹麻烦的话,我看……”

“无妨,王智乃是五原太守又不是上党太守,何必担忧此事。”乔琰回道,“何况我为县侯,这一县之地内皆我之地,王太守何来越权过问的理由。”

见蔡琰还想说什么,乔琰忽然转移了话题问道:“说来我有一事想问昭姬,我早先在冀州之时曾见子干先生,他提起,曾与伯喈先生一道修撰《东观汉记》,只是伯喈先生被放逐,并未来得及写成,不知近年间可有在此书上动笔?”

《东观汉记》自班固开始撰写,到如今已经历经数朝,乃是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

蔡邕这等文学大匠自然涉及其中。

然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先有蔡邕被流放之事,后有董卓作乱,导致其中的最后一次续修里,绝大多数的内容都在迁都长安的过程中散佚。

乔琰自后世学习历史的角度看来,自然不免为之叹惋,现在也正好寻到一个问询的机会。

当然这并不是她打断蔡昭姬所说之话的唯一原因。

她其实猜得到对方想说什么。

蔡邕这个拉仇恨一流的家伙所引来的,绝不只是某些看他不爽的人在刘宏那里的抹黑言论而已。

在他此前被流放朔方的路上,因汉代任侠之风与豢养门客的风气一并盛行,他甚至还遭到过阳球派出刺客的追杀,只是因为刺客同情蔡邕,反而将实情相告了而已。

阳球当年能搞出刺客刺杀的行为,如今的王智显然也可以。

要不是现在蔡昭姬站在乔琰的面前,她简直想要扶额长叹一句——

蔡邕他到底是怎么做到阳球和王智这敌对双方都想杀他的?

但偏偏他通音律,擅书文,能修史,实在是个该当奉为上宾的文学奇才。

不过这种话就不必跟蔡昭姬尽言了。

若是那五原太守当真有上门找茬的意思,她连洛阳这等龙潭虎穴之地都能闯出来,又如何还会惧怕跟对方斗上一斗!

所以在蔡昭姬提出这担忧之前,乔琰便已经将她给堵了回去。

听到乔琰提到《东观汉记》,蔡昭姬微一沉思,便从记忆里翻出了与之相关的信息,回道:“父亲修撰此书的时候我还未出生,只听闻当年流放之时,父亲曾列后十章要目,可以我平日见父亲所书,大抵也只写了律历意与乐意二章而已。”

这回答实在不奇怪。

在流放和南逃避祸之中,即便蔡邕的各方友人都有对他伸出援手,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修史环境。

这越发坚定了乔琰要将蔡邕给留在乐平的想法。

这本东观汉记若能修编出来,对于后世研究东汉历史无疑是一项尤其重要的凭据,要知此书在最初版本流传之

时,可与《史记》《汉书》并称为三史。()

……

?本作者千里江风提醒您最全的《[三国]你管这叫谋士?》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想到这里,乔琰便也不觉得蔡邕的那些个言论过于耿直的毛病算什么了。

她心绪百转也不过是一刹而已,在蔡昭姬这个敏锐的孩子意识到她分神之前,乔琰就已经开口回道:“伯喈先生在流亡之中尚能完成两章已属不易,只望天子能早日醒悟何人之言可信,许能让先生早日回归东观。”

早日回归东观,这话说起来容易,愿景却实现不易。

可不知为何,蔡昭姬与乔琰认识也不过是这么数日而已,却只觉她话中满是一派令人为之信服的力量。

在这种希冀的传达之中,她便再想不起原本是来与乔琰说何事的了。

而在随后继续北上的路程中,因蔡邕要对《黄钺铭》的初稿进行润色,便喊了女儿在一旁协助,蔡琰也就更没有了跟乔琰搭话的机会。

---------

山道之间,辒辌车行驶多得和缓而小心,出了山口车程才快上了不少。

再行出一段便是黄河的孟津渡口。

因北军并不是所有人都要跟随乔琰奔赴乐平,这送行仪仗也就只到此地为止。

只有那校尉鲍鸿还带着二百余人随侍,以确保乔玄遗体,以及乔琰这位新封的乐平侯都能平安抵达封地上。

在剩余北军部从撤回后,鲍鸿率部寻船过河,于夜色降临前渡黄河而过,又抵达了济源境内。

算起来,二百余人的队伍已不算太小的规模,起码对司州境内少有黄巾残部越境而过的区域,已算是一支足够安全的武装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鲍鸿在跟乔琰商议后决定,他们并不入城驻扎,而是直接在城外就地扎营。

不过乔琰并未直接入眠休息。

在他们此刻所在的位置,因汉代并无那么多高楼遮挡视线,自北而望,已能隐约看到太行山脉的影子。

当然作为后世命名之中山西、山东的分界线,太行山的绝大部分还是在并州以东,冀州以西的地方。

乔琰此刻可以看到的,只是其绵延到南侧来的最尾端而已。此地也有一个别名,叫做中条山,而中条以东相连的,就是在愚公移山的传说之中那个王屋山。

这不是一段好走的路。

若非如此,太原上党一带也不会有易守难攻、天下之咽的定位。

正因为如此,乔琰在自己的行军帐内,借助系统的立体地图功能,将自此地往乐平的路线一点点勾勒了出来。

而后,她让典韦将程立以及鲍鸿都给喊了过来。

鲍鸿一进军帐,就被乔琰这画出了关隘隘口与地形琐碎之处的地图给惊了一跳。

但他想到乔琰到底是乔玄之孙,而乔玄一度担任过的太尉,可称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会有这样的地图在手也不足为奇。

只是这地图上墨迹尤新,竟仿佛是乔琰凭借着记忆将将默背

() 出来的一样。()

?本作者千里江风提醒您《[三国]你管这叫谋士?》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目光在这地图之上徘徊时,便听乔琰问道:“敢问鲍将军,此前并未有遐问及,我等往乐平县而去,你打算走哪一条道?”

鲍鸿在图上辨识了片刻后伸手一指,“此处。”

“我等此刻身在济阳,要走得快些,自然是自济源先走沁阳,而后走太行陉,行抵晋城,过上党之长治,而后抵达乐平。”

太行八陉,太行陉为第二道陉关。

在乔琰所绘制的地图上,这也确实是一条最近的路。

但鲍鸿却见乔琰摇了摇头,显然并不认可他的想法。

她问道,“鲍将军可知,冀州黄巾之中还有一支残部,在张角身死后,由北中郎将麾下的士卒追击,却并未能够将其追拿到手?”

鲍鸿愣了一愣,“张角三兄弟尚为王师所剿灭,何以还有一支残部尚在逃窜?”

他身在洛阳多时,只知两位将军平乱,还真不知道冀州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那些个细枝末节处的意外。

而他旋即便听到乔琰回道:“只因这支队伍并不在巨鹿郡内,而是随黄巾起事后,召集乡里少年为盗,共计万余人。这些人在张角身死之后,一部分以为黄巾太平道诚然不可信,重新归附乡里,回去做大汉良民,可还有一部分,依然在境内流窜。”

“那他们如今……?”听乔琰这么一说,鲍鸿忽然觉得,他好像不应该这样快就将北军士卒给分派回去,而应该先继续跟随才对。

若是陛下问起来,拿这流窜的黄巾贼来做个解释就是。

从乔琰这里给出的下一句回复更是让他不由提起了戒备之心。

她回道:“因这些少年贼寇出自常山郡,在张角身亡而北中郎将率部讨贼之时,他们便往家乡方向撤离。只是北中郎将与左中郎将的队伍声威势大,这些人不敢在常山久留,故而撤入了太行山中,活跃于滏口陉与井陉之间,自号为黑山贼。”

“所以我说,鲍将军此前制定的行军轨迹不妥。”

鲍鸿倒抽了一口冷气。

滏口陉连通上党与安阳,井陉连通乐平与真定,这样说来,他若是当真按照原计划走太行陉抵达晋城,过长治行抵乐平,其中从长治往乐平的一段,就极容易遇到黑山贼的袭击。

对方既然在张角身死,太平道瓦解后依然选择聚众作乱,只怕也不是什么好相与之辈。

所以他先前想走的那条近路显然不能走!

也或许,这事并不只是一条路能不能走的问题,更要紧的是,有这样一支能遁入太行山中便不容易为人发现的贼寇在侧,乔琰所要去的县侯封地也有些麻烦。

鲍鸿并未犹豫,当即开口问道:“若是这样说来,乐平怕是并没有那么太平,乔侯因平定黄巾之功而封侯,倘若我为黄巾,必视乔侯为眼中钉肉中刺,是否该当……该当与陛下提及另择一地才好?”

尤其是,他一想到队伍之中还有个以辒辌车送尸的

() 故太尉乔玄(),

⒀()⒀『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还绝不能让对方的尸首出什么事才是,否则便是对不起他这个护送的职责。

在乔琰并看不到的角度,鲍鸿将手给攥了起来,更觉这夏日的确是夏日,让他在后背上都着了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