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上钩了(1 / 2)

加入书签

朝廷改了收税制度,官员的俸禄提升上去,贪污之风一定会有所改善,而还有一点,土地兼并的最大得益者,就是各地的藩王以及藩王的儿子们,要想解决掉这几只大明最大的蛀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藩王的俸禄降下去。

不仅要把藩王的俸禄降下去,而且要让皇亲国戚不能拥有田地,就算是拥有土地也不可买卖百姓的土地,国家封赏那是另外一码事。

至于百姓的地越种越穷,到最后种不起地无奈只得把土地卖给地主,卖给皇亲国戚、卖给国家功臣,然后这些农民就成为了佃农,整日辛勤劳作,最后却只能勉强保持温饱。

就如同朱松的爷爷奶奶一样,死的时候连个像样的棺材板都没有,只能用草席把遗体包裹起来,这岂不是一件悲哀的事?

而对于这一点,朱松其实也想过一个办法,那就是大明海禁不能有,就算是国家要管控也可以在沿海各个码头设置一些,专门收取海关税的官员和职位。

比如市舶司,比如司礼监,只要大明能够加强对周边诸国的贸易,经济上去了,百姓的日子自然而然也就过得要比现在更好。

不过如此一来,问题同样也会出现,就比如若是解开海禁商人的地位就会直线上升,但商人的地位直线上升,很有可能他们会用手中的钱勾结官府再做下不法之事。

所以对于商人的地位,朱松倒是没觉得有改的必要,商人的地位可以一直排在社会的最底层,也可以一直管控着商人的高消费,可是不能让人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不穿。

大明的规矩商人不得穿丝绸只能穿粗布衣,如此一来岂不不是打击了人家挣钱的积极性?

商人挣了钱,可以按照个人所得税仔细的查证商人一年的收入,挣的越多,交的税也就越多,国家自然而然也就有钱了。

可现在朱松知道自己想这些都想的早了些,若是燕王靖难真的成功了自己,顶多也就是继续当当朝廷的亲王,每个月拿着朝廷发放的俸禄,然后种着朝廷分赏给自己的土地。

自己到时候就彻底的闲了下来,再朝廷中又并没有职位,自然而然皇上是不会听自己的话的,所以大明朝未来的命运真正如何,也不是朱松该考虑的了。

朱松的人生理想就是摆烂,可今天那小兵对自己说的那些话让朱松对自己的理想第一次怀疑,是不是自己穿越过来其实是带着一些使命来的?

如果自己穿越过来,结果还只能是继续摆烂,然后对整个大明的未来毫无改变,那最后扬州十日这样的悲剧还是会再次上演。

“自己到底要不要摆烂呢?真是一个让人艰难的选择。”

……

那名俘虏连夜离开了北军军营之后,又连夜进了南军军营,找到了李景隆之后,将朱松的亲笔书信交给了李景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