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7 章 武术与军事4(1 / 2)

加入书签

【武术,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技击”,汉朝成为“武艺”,清初称作“武术”,民国时期称为“国术”,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明清初期,是华夏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繁荣期,不仅出现了各大武林门派,各大拳种,还出现了类似少林寺这样的武林圣地,并且将武术与气功、儒佛道文化发生了交叉,出现了各种内外兼修的武术,以及大量的武术著作。】

天幕上放出了一系列的影视剧的武林门派出场剪辑:

一群身材健硕的光头,身上只斜斜的披了一条灰色袈裟,身穿灰色僧衣,手里拿着少林棍,整齐划一走来开道,身后是一群白胡须黄僧衣老法师掌院等人,为首者身披红袈裟、手拿禅杖的是领头的方丈。

方丈道一声“阿弥陀佛”,看似满脸慈悲,但是语气霸道:“天下武功尽出少林!”

“老秃驴要不要脸,一开口就说大话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远处的青衣道士们仗剑快速奔袭而来,人还未至声已先到。

为首的老道士手拿拂尘,猛地朝方丈甩去,白色的拂尘突然长如白发三千丈,带着金针一般锐利的声音刺向方丈,方丈早有提防,禅杖往前抵挡,双方撞击在一起,发出金属撞击的声音。

“呵,牛鼻子老道来了。”方丈不客气地回敬对方的“老秃驴”。

身边的弟子齐齐肃然看向老道士身后的其他弟子:

“武当派来了!”

弟子们对上弟子,互相戒备打量。

领头者就没那么含蓄,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从地上打到天上,从天上打到树上,又从树上打回天上。

远方有风声伴随着起义的花香飘来,两人刚感觉到不对劲,就听到风中敏锐的“呲呲呲——”声朝着一人同时刺来,急忙闪躲。

一群背负细剑、头簪玉簪的女子仗剑而来,为首的师太戴着僧帽穿着水田衣、又留着头发,拿着佩剑和拂尘,看起来有些不僧不道。

风中的利器旋转着回到师太面前,师太抬起手,让峨眉刺回到自己手中,看向少林派与武当派众人:“峨眉派来晚了,差点错过了一场好戏!”

武当派掌门冷哼一声:“老太婆还没死呢。”

师太笑着反唇相讥:“你们都没死,我作为晚辈怎么好死在前辈前面。”

方丈:“阿弥陀佛,这种好事长辈应该让给晚辈。”

师太:“还是让给你自己的晚辈吧。”

“要死一起死!”武当派不耐烦了,直接同时攻击了两人,“让老夫看看你们这一把老骨头还能不能打!”

“死牛鼻子牛脾气!”方丈怒骂一声,三人再次打作一团,各出奇招。

棍法枪法剑法,暗器拳脚搏击,打得那叫一个精彩绝伦。

天幕上,三大门派的弟子看得不亦乐乎;

天幕下,各个时空的古人同样看得血液沸腾。

.

“厉害!”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民间已经开始快速战队,各自有了各自的支持者。

“武当派好厉害!”

“峨眉派以一敌一最厉害!”

大唐的小娘子们比划着拳脚,并且不满足于只比划拳脚,开始对峨眉派的细剑和那神奇的峨眉刺蠢蠢欲动。

小郎君不甘示弱:“少林派才是,先与武当派打斗后又以一敌一!”

最先说话的小子大着嗓门支持自己的信仰:“还是武当派帅,又是拂尘又是飞剑,这才是真男人!”

小娘子:“峨眉派也有剑!”

小郎君:“武当派还有枪!”

“少林派也有枪法剑法,还有棍法,还有拳法……”

“棍子太俗气……”

“你才俗气!”

年轻人在一旁吵吵闹闹快打起来,大人在一旁也没好到哪里去。

一会儿L写诗赞美自己的墙头,一会儿L作词挖苦对方的墙头。

还有动作快的,已经收拾起行李,打算连夜投奔自己的心头派……

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

宋朝,赵光义看得兴趣大发:“原来套路表演也可以有如此杀伤力……”

赵匡胤看看天幕里的少林武当大战,就想起赵光义用禁军表演“杂技”,气得又开始骂赵光义:“你看看你,浪费人才!”

赵光义没看多久,看到三人打得越来越激烈,完全看不清楚招式后就觉得失去了美感,也失去了兴趣,去看那峨眉派的美貌弟子。

这一看,那英姿飒爽、冷艳中带着杀气的风姿让他心里痒痒,他的后宫里还没有这样的款,眼神痴迷:“峨眉派的小娘子真漂亮……”

赵匡胤没注意听,脑子还沉迷在功夫里,下意识道:“朕还是更喜欢少林派。”

赵光义一惊,看着几乎半裸的少林武僧:“兄长你连男人都不放过吗?”

赵匡胤表情一阵扭曲:“朕是喜欢少林派的功夫!”

你个色痞脑子都在想什么!

赵光义再次开始装死。

赵匡胤心头冷笑:你装,我看你装到什么时候,我什么时候死,保证你死在我前面!不管你怎么装,哥哥离世之前保证把你先带走!

【首先说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兴建,民间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传扬武学的说法,不完全正确。达摩祖师是有,但是来到少林寺传播的是佛学,达摩祖师创立的是禅宗,不是少林武术。

如果华夏武术需要靠外来的人传播,为什么达摩祖师的本土南印度为什么没有武学?】

虽然影视剧里也加入了一些西域高手和外邦高手,但是与从域外流入的武术完全相反,武术是从华夏往外流出的。

不然印度到如今可能最出名的体育活动就不是“瑜伽”而是“武术”了,但是至今全世界都认可——中国功夫!英语里有单独的“Kongfu”指的就是中

国功夫,不需要加“Chinese”也是中国功夫!()

.

▌想看西羚墨写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 87 章 武术与军事4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后世好像直接的战争不多,但是各种各样文化的抢夺很多。”嬴政若有所思。

经历过百家争鸣,嬴政对于百家之间的文斗武斗亲身也体验过,比如大秦被儒家骂了好多年,他还被儒家指着鼻子骂过,这不仅仅是儒家不认可大秦的君王,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上的博弈,是大秦的国策与儒家的理念不合。

天幕讲过各国抢“四大发明”,也讲过韩国抢华夏的非遗文化,讲其他国家造谣华夏文化,这样的文化战争,看起来与百家之战有些相似,却又有些不同。

没有见过文化入侵的嬴政还不知道,后世可以兵不血刃、隔着千里之外给人洗脑,隔着网络就可以洗出一些叛国的汉.奸,但是此时,武术已经向嬴政展示了文化战争的初次端倪。

武术,不仅仅与军事相关,也与文化,与政治息息相关。

【少林寺武学是正儿L八经的本土原创,在达摩祖师出现之前,因为正处在乱世,崇尚武力,少林寺本就有习武风俗。到唐朝时,渐渐演变出武学,有慧光、园净等后世留名的高手,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少林派。少林寺武学真正扬名,是在大明。】

明朝少林,以棍法闻名,有小夜叉六路、大夜叉六路,均有棍谱、棍图以及破法谱,还有两人练习的排棍。

明朝后期,少林寺有了少林拳法。

明末清初时,少林寺汲取了北方的拳法,学习福建的棍术和四川的枪术,最终融会提炼,形成了完善的少林武功——这时候的少林武学,是集天下武功于大成,才是后世之中所说的“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派在全国各地光设分院,除了嵩山少林,隋唐之际在福建莆田设立九连山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

元朝时期还在外蒙古和林、天津、长安、太原、洛阳等分别创立五座少林寺,在山东九顶莲花山、台湾八番社、四川峨眉山设立分院,加起来有十座,这样可以在全天下广收弟子。

因为分院众多,广收天下弟子,融汇大江南北的武学精华,少林寺套路众多,光是拳法就有172种之多,还有“少林七十一绝技”,棍法、枪法、刀法、剑术等等。

【大家知道俞大猷与戚继光一样,都是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但是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俞大猷也是一名曾经去少林习过武的武术高手,并且写有《剑经》。】

【这本《剑经》非常有意思~】

开始听到天幕夸自己是武术高手,俞大猷还在高兴,突然就听到荆咕语气带笑得夸自己的《剑经》,俞大猷突然心虚。

戚继光带着一脸看好戏的表情看俞大猷:“天幕在夸你!”

俞大猷干笑:“呵呵。”

.

一位佩剑的黑衣人深夜闯入俞大猷的练功房内,凶神恶煞瞪着练得满身大汗的俞大猷:“你就是《剑经》的主人?”

“是我。”俞大猷笑得一脸憨厚,并没有因

() 为黑衣人的不请自来生气,好脾气地问道,“兄台有何贵干?”

来人语气不善:“我倒想看看,你的剑术有多高明,还好意思以剑为名。”

俞大猷也不推辞,干净利落:“请。”

练功房中有各种长短武器,有剑也有棍,黑衣人以为这是家族中集体使用,并没有太在意。

直到俞大猷与他空手搏斗几个回合,渐渐靠近武器架上,猛地抓起一根长棍来。

来人还庆幸:这俞大猷身手不错,不过好在只拿了棍子,若是拿了剑自己岂不是要输的更惨?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俞大猷拿着棍子如同拿到了尚方宝剑,打得他那叫一个毫无还手之力。

来人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这哪里像是剑法,这不分明就是棍法!

“你不是擅长剑吗?”

俞大猷脸皮极厚:“吾以棍为剑。”

来人气急!

胡说八道!

棍法跟枪法完全不同,你到底是“以棍为剑”还是擅长的就是棍法他看不出来吗?

骗子!

看起来浓眉大眼一武将,阴险的很!

俞大猷裂嘴一笑,扬棍打得更加激烈,还突然大着嗓子来一句“来人啊有刺客”,外面的守卫蜂拥而入,黑衣人想跑被俞大猷用棍子打得无处可逃,等到守卫集体赶来,把他的退路堵死,最终被强行抓住绑了起来。

黑衣人被围殴时,看着依然笑得一脸憨厚的俞大猷怒骂:“你不讲武德!”

俞大猷耸耸肩:“兵不厌诈,我是武将,不是侠客,要什么武德。”

.

“哈哈哈哈,说得好!”朱元璋笑得十分痛快,对这句话无比赞同。

没错,武将要什么武德,□□就很不错,他不就是打了胜仗才当上皇帝。

尤其是看到这俞大猷是大明的武将,朱元璋就更开心了,有种肉是烂在自己锅里的好心情。

“咱大明也还是人才很多嘛!”

【前有“赵太祖长拳”更擅长的是腿法,后有俞大猷的《剑经》实际上是练棍之法,他本人更擅长少林棍法,不知道他的敌人被坑过多少次。】

俞大猷尴尬,非常尴尬。

其实后来他再回少林,发现少林的棍法有些过于套路不适用实战,反过来把自己的棍法和在军中实战的经验传给少林,让自己的棍法也随着少林棍法一起扬名天下。

但是被天幕点出来自己“以棍为剑”,还是显得自己多么不老实,以后出门肯定要被人调侃了。

戚继光慢悠悠给他倒了一杯酒:“别想太多,别人想被天幕点名还没这个机会,你以后就是棍法宗师,这还不值得庆祝一下?”

“棍法宗师?”俞大猷立刻被劝开心了,反复念叨几声“棍法宗师”,越念越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酒!”

戚继光慢悠悠饮酒,含笑看着。

好心情喝得自然是好酒,但若是坏心

情(),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集合了俞大猷本人的棍法、军事、阵法等生平学习经验。其中重点是“剑法”,也就是俞大猷的“棍法”。

之前有人说明朝把“棍”叫做“剑”,我特意查了资料,你们能看到,明朝的棍法就叫做棍法,剑法就叫剑法,“以棍为剑”是俞大猷自己的说法。】

明朝的戚继光、程宗猷、茅元仪等人,对宋朝和明朝的武艺做了系统性的总结和整理,把原来主要通过口传身授的武术技艺用明确的文字和绘图记录下来,作为练习武术的范本,也就让明朝时期的武术有了清晰的名字和分类:

明朝拳法有三十一式长拳、六步拳、猴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

棍法有俞大猷棍、少林棍法、紫薇山棍、张家棍、青田棍等;

枪法有杨家枪法、马家枪法、六合枪法、峨眉枪法、少林枪法等;

刀法有单刀、双刀、偃月刀等,剑法有茅元仪的《武备志》中博采海内外的一十四剑势、郑若曾的《江南经略》记载的“剑法刘家”,还有程子颖的《武备要略》中记载的叉、硬鞭等套路。

.

刘彻先是看到“俞大猷剑法”饶有兴致:“武夫竟然也如此有心机。”

其实大汉也不是没有策略,武将行军打仗,最常见的“诈骗”就是人数,比如四万大军说成十万大军,还会配合挖更多烧火起灶的点火坑来迷惑敌人。

刘彻看史书,看兵书也看了不少案例,但是看到后世,花样更多了,有趣!

主父偃深有同感:“可不,后世那赵匡胤又是心腹将军谋逆又是杯酒释兵权,花样百出,心机深沉。”

李广欲言又止,很自证清白表示自己没有。

虽然没直接说,那满脸便秘似的表情让刘彻一声叹息:别说了,不说他也知道,老将军根本没那脑子。

看看别人家的将军,看看自己家的将军,刘彻更不满意了。

天幕不能给自己换一换吗?

除了卫青霍去病,他其他将军都愿意换,以十换一都可以!

再看到后面明朝那么多武术,刘彻兴奋了:“天幕天幕,朕要换功法!”

以百换一都可以!

天幕表示听不到,不换。

【虽然明朝继承了宋朝的武术套路,但是更注重实战,并不是单纯的表演,开始讲究“着着实用”的实战格斗技能,并且大多门派或者社团都有实战经验。】

【这个实战的对象是谁呢?

倭寇。】

嘉靖年间,倭寇在江南侵扰当地居民百姓。

当时的倭寇并不是普通的日本海商或者张士诚余部或者大明海盗假扮而成的倭寇,是日本当时比较特殊的落魄武士阶层。

这群原本在国内吃得好、营养充足武器也锋利的旧贵族,是经历过系统化训练和战斗的精锐武士,在战国混战时期由于自己依附的将军战败,失去了

() 自己的土地和贵族身份后,就开始来大明冒险。

到了江南沿海偷渡上岸,发现百姓家中连一把铁刀都没有,劣质的菜刀被自己精良的武士刀一砍就断,顿时如入无人之境,开始在各地流窜性作案,比过街老鼠还要惹人痛恨。

当时,戚继光的戚家军还没有成型,江南之地的大明士兵无力抵抗,于是来了一支特殊的部队——僧兵。

大明是有僧兵,平时负责教授军队习武,战争需要时候就要负责稳固边疆、驱逐敌人,担负起军队的责任。

僧兵日常就是少林寺的武僧,正常的作息训练习武,当朝廷需要的命令下来,僧兵告别方丈与其他僧人,提着棍子加入了战场。

起初,看着僧兵拿着木棍,倭寇好一番嘲笑:

“哈哈哈哈,一群和尚!”

日本同样是有寺庙有和尚,倭寇认出了和尚的身份。

但是,日本没有武僧,他们也并不知道,这群和尚手中的木棍有多大的威力。

开战之前,倭寇还在放狠话挑衅:

“和尚什么时候会打架了?该不会是想感化我们吧?”

“你们送上美人美酒,我就可以考虑被感化一下!”

“没有美人,你们也可以哈哈!”

恶心的话语没有激怒僧兵,只是让他们想起了被欺负的无辜百姓和父老乡亲。

僧兵冷冷一句:“佛也有金刚怒。”

引来倭寇们再次嘲笑:“哈哈哈哈!”

然而下一瞬间,少林棍法就朝他们招呼过去,刚才的淡定不复存在,被打得武士刀都给扔了,四处逃窜。

“快跑!”

“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