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章 我的天后堂妹(2 / 2)

加入书签

李弘撑不住,又闭上眼睛缓缓。武媚娘和李治两人见状都心生不妙,弘儿这孩子怕是不好了。两人宽慰了几句,又怕打扰李弘休息,只得先回去,嘱咐杨妙音有什么情况要赶紧过来告知。

路上,李治懊恼道: “是我害了弘儿。弘儿心思重,我怎么能告诉他那件事?以弘儿的性格一定会多想。"

武媚娘回来之后就脸色凝重,抬头望天,只见夜幕笼罩四合,星光黯淡。

李弘病重的消息传出后,众人纷纷过来探望,但武媚娘将人都挡在了外面,包括李弘的弟妹,以免谁说了不恰当的话让李弘多想加重病情。

即使是这样,李弘还是去了,李治和武媚娘心如刀割。

这是他们二人的第一个孩子,生在永徽三年,那时李治还未彻底掌握朝堂,武媚娘只是一个昭仪,就是这个小小的孩子,陪着他们度过艰难的时光。

李治更是将太子的死归咎到自己身上,本来告诉自己逊位是为让李弘好好养病,结果却成了李弘的催命符。李治焉能不愧疚?

李治体弱现在又心怀愧疚,武媚娘不欲他再劳累。于是自己强撑着悲恸安排李弘的葬礼。

“我既然允了弘儿当皇帝,我这阿耶一定要信守诺言。”李治突然说道。

“好。”武媚娘也道。

自从她被立为皇后,弘儿作为她的嫡长子就成了太子。这么多年来,她心中一直是将弘儿视为未来的皇帝,对他倾注了心血。

李治破天荒地将自己的儿子追封为孝敬皇帝,以寄哀思,希望儿子在另一个世界健健康康,永享皇帝的尊荣。

太子病逝不仅是皇家家事,更是国事,后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李弘临终之前,请求帝后二人让杨妙音归家。杨妙音自从嫁过来衣不解带地细心照料他,人非草木焉能无情?

东官无子,杨妙音守着清苦,阿耶在尚好,兄弟上位怕会照顾不到,不如回家另嫁。

/>

以后杨妙音,不,武妙音就是她武媚娘的嫡亲侄女,有武媚娘在一日,就没有人敢怠慢杨妙音。

李弘将东宫财物均分给了弟妹和杨妙音,又留了几件给阿耶阿娘做念想,之后带解脱和不舍离开了人世。

李弘去世后,迫在眉睫的是新立太子。

李治和武媚娘的嫡次子李贤顺理成章上位成为太子。与李弘相比,李贤精力旺盛,博学多才,聪颖过人。

李贤小时候,李治对他十分喜爱,但随着长子和次子长大,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李治克制对李贤的感情,有意无意忽视他,时不时地敲打几下。但李治对李贤的教育很重视,相比之下,他对李显和旭轮的要求就放低很多。

显然,李治或者还包括武媚娘,两人下意识地将李贤当做太子备胎培养,一面精心教导,一面刻意打压。

李贤是幸运的,在李弘去世后,他成为了皇太子,帝国未来的主人。

李治将李弘逝去带来的悲伤掩在心底,作为大唐的皇帝,他要为新太子继承皇位铺路。之前关于李弘登位的种种谋划推倒重来。

李贤不同于李弘,他身体健康,像大唐的其他贵公子一样,热衷打马球,结交文士,聪颖多才,喜好声色,性格强势。

这样的人或许就用不到媚娘来摄政了。李治心中刚浮现这个念头,它就如野草般疯长。

李贤刚当太子不久后,李治就命令太子监国,多次在与大臣的交谈中盛赞太子处事公允,有大才。

按照传统,太子要修书以扬名。太子李承乾曾令颜师古注《汉书》,太子李弘曾领人编纂《瑶山玉彩》,而新任太子李贤与文士们决定注《后汉书》。

《后汉书·本纪·皇后纪》记载: "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帝,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①

东汉最明显的就是女主专权,李贤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总之他当太子后选择了注《后汉书》,收拢文人。

也许是史书之中的《史记》有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 《汉书》有颜师古的注,轮也轮得到了《后汉书》,总不能跳过《后汉书》直接注《三国志》吧。

李贤或许不知道,几十年后的开元年间有两位史学家注解了史记,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以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它们连同裴驷的《史记集解》被称为“史记三家注”,在史学研究史上影响非常深远。

很多人看到《后汉书》,再看到朝堂之上珠帘之后的天后,纷纷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皇权之中最不缺的就是投资者。此消息传出,那些反对天后专权的人迅速聚集在太子身边。李贤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与武媚娘相互争权夺势的道路上,而且越走越远。

李治这位拥有一票否决权的裁判,默默地为新手李贤增加筹码。宰相刘仁轨、戴至德、张文璀、郝处俊并兼太子宾客。②

李治的心思自然瞒不过武媚娘。帝后的感情掺杂了太多的利益和考量,两人深沉的关系因为太子李贤的缘故开始往表层浮动。

爱子去世,二子与自己打擂台,李治也站在太子一边。武媚娘最近颇为不顺,神情罕见地憔悴了不少。

“天后,你还好吗?”武婧儿担心地问道。

武婧儿收到太子病亡的消息后,立马派人快马加鞭请求返回京师。武婧儿现在已经属于朝廷官员,不能随意离开原地,只能得到召令允许后才能回来。

等她回来,连新太子的册封礼都结束了。

宫殿之内,只有武婧儿和武媚娘两人。武媚娘素喜阔朗,摆设以简洁大方为主,此刻宫女都出去了,竟然显得有些空旷起来。

“我无事。你在泉州市舶司干得不错。”武媚娘拿着一本奏章说道。

泉州市舶司建了一年多,现在已经投入使用。商人如云,货物堆积如山,来港口的有南海舶、西域舶、南蛮舶、昆仑舶、师子舶、婆罗门舶、波斯舶等等。③第一年的收入就赶上一个下州的赋税。

武婧儿想说一些安慰的话,但又觉得说不出口。丧子之痛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抚平的。

武婧儿听到武媚娘的称赞,回过神来道:"不是我一人的功劳,这是狄刺史何将军以及泉州上下军民同心共同努力的结果。"

武媚娘颔首,放下奏章,伸展下手臂,起身道: "好久没喝你泡的茶了。"

“我现在就为天后泡,如何?”武婧儿连忙道。

"好。"

两人来到茶室,侍女送来滚烫的山泉水。

“天后喝什么?”武婧儿将茶案上

的茶叶打开,轻轻嗅了一下。“嗯,龙井吧。”武媚娘答道。

武婧儿取出茶叶为武媚娘冲泡,两人一时都没有再说话。

第一泡。武婧儿斟满了两杯,一杯自己喝,一杯送到武媚娘手边。两人默默地品着茶,浮躁的心境慢慢变得平静下来。

直到第四泡,武媚娘才说话: “你去拜祭弘儿吗?”武婧儿回道: “我一回来就先见你,准备等下过去。”

武媚娘点头,将杯子放下,道: "这样也好。我准备叫梦年回京述职。"思念被猝不及防地点燃。

武婧儿听了猛地抬头,然后摇摇头道: “若为我们母子相见,这事就不必了。我和梦年经常通着书信,见信如面。而且国事最为重要,岂可因为一人之私,忘记了守卫国家的职责?"

武媚娘听了,沉吟半响,最后道: “也罢,如今他在外面也好。”武媚娘一来是想让武婧儿和秦梦年母子团聚,二来是想将秦梦年调回朝廷。

听到武婧儿如此说,又想到如今朝中局势微妙,而且还没有打出秦梦年这张牌的时候,于是将念头放下。

武婧儿笑了一下,问道: “天后,还要试试其他的茶吗?”

武媚娘摇摇头道:"不必了。你觉得天后这个称呼怎么样?"

武婧儿朝武媚娘竖起大拇指,赞道: “威武霸气。起这个名字的人是天才。”

武媚娘闻言嘴角弯起,谦虚道: “一般般吧。”

武媚娘有个小爱好,那就是爱起名字以及给别人该姓。

武媚娘站起身,对武婧儿说道: “你去拜祭弘儿吧。太子妃……杨妙音如今改了武姓,以后是咱们的侄女了。"

武婧儿惊讶了下,随后道: “我知道了,以后会帮忙照顾她。”

"她用你照顾什么,就凭前太子妃的身份就没人敢怠慢她。我只是想让………弘儿走得安心罢了。”武媚娘道。

武婧儿辞别武媚娘,来到李弘停灵柩的地方。杨妙音一身缟素,宛如枯木,站在一边。从天堂到地狱莫过于此。

杨妙音从炙手可热的太子妃变成了冷冷清清的前太子的未亡人。太子无子嗣,杨妙音的地位就更尴尬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