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章 阿全(1 / 2)

加入书签

秋瑜蹲下, 打量着瑛瑛,发现这孩子面色还是很苍白,精神却很不错。

“你快生日了, 我过来为你庆生, 你在这做什么?”

庆生?吕瑛搓搓小手, 眼睛亮亮的望着秋瑜:“我想多赚钱,以后多给娘养难民, 让她开心一些,所以我把定安县搞到手了, 你要给我庆生,那礼物呢?”

秋瑜从怀里掏出一块墨玉玉牌递给他:“这个给你, 以后秋氏椰子油账目上的活钱,皆可凭此牌调动。”

吕瑛接过玉牌,发现玉牌上刻了一条有十条腕足的柔鱼, 小脸一僵:“你怎么刻柔鱼?”

秋瑜无奈:“因为刻鳅鱼不好看。”

吕瑛:那刻柔鱼就好看了吗。

他将玉牌小心收好,和工头打了招呼,要回去了, 岚山牵来老驴,扶着吕瑛上驴,秋瑜自然而然的牵过缰绳,和岚山一左一右护在他身侧。

路已修得平坦宽整许多,有壮丁在2月的日光下一趟趟的运土。

每每有人看到吕瑛, 都会停下脚步, 心甘情愿地对他低头行礼。

这孩子已获得了此地的尊敬。

秋瑜好奇:“刚才我看你家的工头很是年轻, 皮肤也白, 似乎不是本地人。”

常年在琼崖岛待的人, 除了吕瑛这种不爱晒太阳, 走哪都戴着防晒的斗笠、幂篱遮阳的人,大多会被此处炽烈的阳光晒得漆黑。

吕瑛:“你说金银啊,他就是娘送回琼崖岛的难民,老家在泗州那边。”

听吕瑛的讲述,秋瑜才知道吕警官总共往琼崖岛送过两次难民,他认识的那一批湖广难民目前被安排到去垦荒种粮了,还有一批是禹朝、北孟边境交界处,因两国交战而流离失所的难民。

吕晓璇找家里要了船,将这些人运回琼崖岛,当时船上还出过案子——几个老男人强了一个姑娘,将她抛海里淹死,吕警官直接将那几人的脑袋都送上了城门。

但除了涉案人员,其余人倒是都好好的在庄园里种了两年甘蔗、每晚还都要习字学算术,有不少努力的已成功脱盲。

吕瑛并不是那种凡事都亲力亲为的人,在小人家心里,他是老板,被他雇佣的人拿了钱粮,就必须给他把路修好。

因此在他决定修路时,他就和薇妈妈说,要找的工头不光要会修路,还要识字会管事,能算得清工人的工钱。

秋瑜:“薇妈妈相当于人事总管了。”

吕瑛品着人事这个词,点头:“对,我要用人都会问她。”

薇妈妈推荐了那个叫金银的年轻人,说他在老家是军户,在战场上挖过陷马坑,算是有工程经验了。

秋瑜感叹:“还是要认字啊,金银这一下就混成你手下的小管事了。”

吕瑛赞同:“不错,所以我让金银每晚睡前教路工识字,学会认字的,我就给他们涨工钱,我也发现了,那些认字的人说话更清楚,不认字的人说话都颠三倒四的,使唤他们简直心累得很。”

秋瑜一个趔趄,顶着吕瑛“秋瑜你吃午饭了吗?是不是饿得没力气走路了”的关怀,捂脸。

不愧是瑛哥,先拿地盘再初步普及教育,最重要的是,他并不是有意普及教育,就是想让自己方便点,反正辛苦的是工头金银,不是他自己。

秋瑜小声问:“你让金银兼职教书,给加工钱了吗?”

吕瑛:“没加,但我说他要是能把这些工人都教得能认三百个字,我在定安县挑五亩地给他安家。”

根据环琼崖岛考察,吕瑛已弄清楚一个壮劳力的极限就是耕八亩地,这还是有耕牛辅助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一亩地可产出200斤到240斤的粮食,琼崖岛的气候可做到一年两熟,一个人一年消耗的粮食则是240斤。

在禹朝,五亩地意味着金银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能说媳妇,从此安家乐业,而且定安县附近的地算得上肥沃

,交通也便利,县里有医馆有学堂。

吕瑛说送五亩地安家,比现代的老板说“好好干,干得好了我送你一套好地段的房”含金量还高。

秋瑜:“金银平时干活很有拼劲吧?”

吕瑛回道:“在我拿五亩地的事和他签了契书后,他每天只睡两个时辰,毕竟路工队里有一百多个人,教起来挺麻烦的,我怕他累死了,薇妈妈又要去找人,今天过来看路修得怎样,顺便劝他以后起码睡足三个时辰。”

秋瑜瞳孔巨震:这老板不仅送五亩地,他还关心员工身心健康!

吕瑛又叹气:“我也怕那些路工认不会字,又让人每三天给一顿荤菜补脑子,做饭的那个和金银是老乡,叫金花,算学不错,我今天去,是告诉她以后把路工队的账管起来,晚上再回来教县里的女人认字算术。”

秋瑜抹脸:“你让女人认字又是为了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