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第 113 章(1 / 2)

加入书签

等测量的结果出来,不亚于石破天惊。

箭矢穿竹而过,崩裂了坚硬的竹片,最后陷进土壤,只留一截白羽在外头。

重臣们久久回不过神,忍不住走上前检验,这样的弩,这样的弩……

刘越将吴王的神色尽收眼底,轻轻一眨。

制作大黄弩所需的技术与原理,远比普通的弩机复杂,要质量极高的精铁,千锤百炼的锻造,何况还运用了机关术。如果光看外表就能造出来,那墨家钜子也就不用混了,吴王刘濞当然没有这个本事。

邀请的目的达到了,下一步就该送客,刘越关怀道:“吴王兄面露冷汗,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这话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刘濞额角抽动着,头晕耳鸣,一时间想要否认。

吕雉与小儿子心有灵犀,感受到衣袖被轻扯,霎时目露纵容,轻飘飘对刘濞道:“既有不舒服,就别想着逞强,下回观赏也是一样的。来人。”

大长秋快步上前:“太后。”

于是欣赏完新弩机的刘濞很快被带出去,请往太医署让医官诊治。

梁王想要排挤吴王的心,太后接收到了,在场重臣隐约领悟过来。他们原先他们还觉得奇怪,新式弩的演示为何要邀请吴王,一个遭受天罚、口碑骤跌的诸侯王,现在么……

定然是吴王做了什么事,叫梁王不高兴了。

梁王殿下还是个六岁的孩子呀。

这个念头一晃而过,他们的注意力全在大黄弩上。曹参捋着短须,指着它道:“这是对付射雕者的利器。”

重臣们连连点头。从前征战沙场的周勃更是心痒难耐,自认力气尚有,亲自体验了一遭,最后大汗淋漓,却是成功射出了白羽,惹得众人大声叫好。他痛快地放下弩,自己尚未完全老啊!

皇帝眼里浮现动容,重臣一个个喜上眉梢。

能不高兴么?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先是亩产四石成了现实,又来一个大黄弩,他们走路上朝都带风。

若是放在从前,陈平高兴的同时,总会有一丝丝别扭,认为大黄弩夺去了新式肥的风头,但如今不一样了。他真心实意觉得好,余光瞥向手舞足蹈的少府令,露出一个宽容的微笑。

大黄弩的生产,最后不还得靠少府?

这世道,百花齐放才是正理,你好我好大家好嘛!他已经向大王借用了徐生,过些日子带他去卫尉衙门锻炼,送他一个光明的前程。

阳少府摸摸鼻子,打了个大喷嚏:“……”

是谁在念叨他?回过神来,阳少府热泪盈眶,自家次子算是拜对门了,墨家看来也不比农家差。

最后由曹丞相进行总结,陇西大旱翻了篇,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推广新种新法,等候大黄弩量产,只是一个紧要问题不容忽视——大黄弩的管控必须严格,进出武库必须登记,一旦流出,相关人员都得议罪。

这等利器用来刺杀,可不是闹着玩的。

吕雉边走边聆听,与众人回到前殿:“卿等说的有理。”

毕竟只是展示,有关大黄弩的详细条例之后再议,当下最重要的是论功行赏。

说到奖赏,大臣们条件反射似的朝梁王看去。

刘越:“……”

看他做什么,他只是怀揣咸鱼梦想的幕后人。

刘越坐得端端正正,假装看不见众人的目光,不经意地伸出胖手,在脸上挠了挠,挡住。

对于创造它的大功臣,吕雉含着笑,看向郑黍为首的墨家人,对臣子们道:“哀家欲册郑黍为少府司造史,秩一千石,麾下亦可招揽墨者,众卿以为如何?”

除了心里一个咯噔,掀起惊涛骇浪的叔孙通,众臣沉吟片刻,都

没什么意见。

在董博士成为搜粟都尉的当下,郑博士封官显然是板上钉钉,而两个官职,太后都安排得极为巧妙。一个由内史管辖,专司农事,一个由少府管辖,专司造械,都合了他们的专长,且不会被朝堂的明争暗斗席卷。

官身又与白身不同,拥有实现抱负的机会,毕竟在大势之下,农家墨家的力量太小太小了,若把他们安排到权势中央,反对之声定然甚众。

这般安排,是对诸子百家的鼓舞与振奋,同时也是一种遏制。若墨家大行其道,在朝堂拥有极高的话语权,再来一出“为非战赴死”,像追寻田横自尽的前任钜子一样,太后难道就睡得安稳吗?

允许开设一家墨学,足够了。更多的,她也不会同意,她在静待墨家的改变。

准确的说,是诸子百家的改变,太后允许他们心怀抱负,但这个抱负,只能为辅佐君王。她的眼里是汉家江山的永固——御史大夫周昌相信这一点,故而当初双龙凶兆出现的时候,齐鲁歌谣传入耳朵,他反对得最是激烈。

视线转开,移到托腮的刘越身上,周昌顿了顿,板正的面容温和下来。

嗯,太后眼里还有梁王殿下。

虽然已经有很多回赏赐,但在墨者们看来,授官等同给予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远胜金银和博士之位,叫他们激动得不能自已。郑黍再三谢恩,坚毅面容沉稳,却悄然红了眼眶。

红红的痕迹很快消失不见,他在心底问道,师兄,你看见了吗?

若不是小缓遇见大王,他们不会有今日这番际遇。救命之恩,知遇之情,当以毕生报之!

很快,郑黍沉思起来,大王给他们科普过,农家董博士的官职可是秩两千石。亩产提高,拯救的是黎民百姓,他们的弩机还是稍逊一筹,若他想要升官,带领师兄弟们一道,可要再努力点才行。

刘越忽而有些鼻子痒痒。

他不知道墨家钜子激起了奋斗的心思,否则定会感动得竖大拇指。而在众臣看来,郑黍的谢恩很正常,很是发自内心,但……

总觉得少了什么。

是什么呢?

刘越正襟危坐,极为低调。

一路上被大王耳提面命,在母后跟前不许提他,郑黍显然是听进去了,强忍住给大王请赏的念头,坚持到了最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