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章 第 73 章(2 / 2)

加入书签

临到大家准备转战去小学参观,书记握着闫松航的手直谢。

姜淇淇心里好奇,却也知道忍到上了保姆车背过镜头才说:“现在开网店不是挺容易,也没什么门槛要求,为什么之前不开,要等到我们来了才开?”

梁羿随口猜测:“可能因为之前没什么名气?”

阮颂却捧着手机觉得不是:“一般这种产量有限的特产,都是特定的几个经销商垄断,村民想自己私下走销路不容易。”

姜淇淇:“意思是经销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市场价格,不让他们私卖吗?”

慢他们一步上车的闫松航,正好参与进话题:“对的,这边几个经销商都蛮有背景的,茶叶只是他们一小部分毛利,村民跟干部都不敢直接对着干...

,收入一直被压着。”

“啊……”

姜淇淇更傻了:“那咱们这次帮他们开了网店没关系吗……”

闫松航:“这个没关系,可以甩锅说是节目效果,我们临时要求先斩后奏的,他们事先也不知道。”

等他们知道网店已经开好了,这么多人看着总不好再无缘无故关掉。

很多事情都会在有了关注度以后迎刃而解。

姜淇淇这才松出一口气,想了想捣鼓着还是给自己后爸发了条微信,纯当是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他们原本以为小学跟村子离得不远,却不想也得开二十多分钟山路才到。

是个全寄宿学校,附近好几个村子的小孩都在这。

多是父母外出打工,不足够把孩子送到A市城区读书的,学校条件相当简陋。

闫松航跟他们介绍闲聊,阮颂一路都靠着椅背,抱着手机。

梁羿看他这见缝插针的,从早上吃早饭就一直没消停过,推着眼镜关心了一句:“下午的剧本会不顺利吗?”

“啊不是,剧本会是挺顺利的。”

阮颂说起这个就头疼,就算每天只审三个项目对他来说也有点够呛:“最近有很多人找过来想找我写剧本,就得看很多项目。”

梁羿意外:“我以为到你这个程度,以后只管写自己想写的故事,等着别人抢着来买就行了。”

“理论上是这样。”

阮颂顿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暂时模糊掉工作室的部分,只是简单说:“有些项目也挺有意思的,就先看看,接不接再说。”

但其实他们现在关于这些项目的计划,只是说起来容易。

想要真正把它们从阮颂这推出去,分到工作室其他编剧手里,绝不是个轻松活计。

首先他们需要针对外面投来的项目,进行第一轮打分海选筛选,确定下来哪些是优质项目,或者他们感兴趣、有思路做好的。

再然后才是他们目前阶段的重中之重——洽谈说服对方,让他们接受最后真正写剧本的其实不是阮颂,而是其他人。

关于这个问题,徐兰给出了两种方案。

一,直接开诚布公,上来便言明剧本主笔是工作室里其他编剧,并且用“阮颂”的名字为剧本质量做担保,一切文本内容由阮颂审核通过才能发送给制片方,以取得对方信任。

只是这种方案在目前阶段显然成功率极低。

因为没有成功案例可供参考,大家现在对阮颂蜂拥而上,也是因为阮颂从袁印海事件拿回自己的署名权,证明了有哪些作品出自他手,水平摆在明面上。

谁也不敢凭一句画饼的空话,就贸然让一个没听过姓名的人代替。

于是这就不得不有了第二种方案,实际操作不变,只调整说辞。

明确剧本的主导人还是阮颂,但阮颂因为公务缠身,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等着处理,剧本的完成需要工作室里其他编剧作为助理从旁辅助,到时候可能也需要署名权。

这样一来制片方心理上容易接受了很多。

区区一个署名权而已,就算没有助理,署名权也是阮颂一个人的,这多一个名字,无非就是把阮颂的份额分给别人一点。

阮颂本人都没意见,他们能有什么意见。

这样无形中便让制片方脑子里把关于“阮颂”的概念,转变成了“阮颂工作室”这个概念,潜移默化把他们看作一个整体,将“阮颂的水平”和“工作室水平”划上等号。

然后等到最终署名的时候,再让制片方多划出一个分类,阮颂的名字挂在“总编...

剧”下,真正动笔写的人则挂在“编剧”下,尤其注明阮颂工作室。

这样也许一开始工作室的大家还需要屈居在阮颂的阴影下,但一旦剧作的质量过硬,观众必然会对幕后的创作者产生好奇。

只要口碑累积起来,时间久了,所谓的“署名权”自然而然会回到相应的人手里。

而这样对片方其实也谈不上什么欺骗。

因为业内这样的操作太多了,他们自己心里对所谓的工作室也有数,其实就是一帮人给一个人代笔。

剧本的构成那个人可能只出脑子,甚至很多连脑子都不出,操作上和袁印海没什么两样,更注重打造个人效应。

阮颂他们现在,则是要像一个完整的影视公司一样,打造品牌效应。

让大家认同工作室出品皆精品,无论谁主笔都一样,能被阮颂招进工作室的,能力就不可能差。

只是计划有了,要一步步脚踏实地落实却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可预见的。

接下来顾屿洲那边开剧本会、筛选项目评分、以及推进工作室谈妥选定的几个项目同时进行,将是阮颂在起步阶段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日常。

撇开评分不谈,相当于他的脑子一次性至少得运行处理三到四个故事。

听老蒋他们汇报各个大纲、细纲,每写好一集剧本都得亲自过目,确定没有问题。

陈严光是想想都替他觉得窒息,一度在阮颂给老蒋、小孔、老帅分别指定不同的项目时,表示要不先缓缓。

在连环杀人案IP搞定以前,他们暂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来。

但阮颂只是在语音通话里笑:“我是能等我无所谓,物质欲低,以后也不愁没钱挣,但他们能等吗,既然都决定要做工作室了,就干脆不要等。”

好饭也怕晚,迟就要生变。

“而且电视剧制作周期那么长,谁知道中间出什么幺蛾子就不能拍不下去,或者播不了了,我们慢慢来,别到时候三四年过去,好不容易弄出来的剧本全挂了,一个没捞上让观众看着。”

从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到最后播出,过程之艰难完全不亚于西天取经,别说九死一生,那就是无人生还也相当正常。

好好的项目说黄就黄了。

但陈严对他这突然打了鸡血似的,依旧相当震惊:“不是,颂你这是咋了一下子,咸鱼变得这么有斗志,我都要不敢认你了……”

阮颂也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会因为任钦鸣一番说辞,受这么深影响,只是含糊应:“趁着能挣就多挣点呗,社会主义讲究共同富裕,带着你那些有才吃不上饭的倒霉蛋老同学一起发财还不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