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章 第 54 章(1 / 2)

加入书签

工作人员让贺君和关正阳歇着不是开玩笑的。

本地地是真的广。因为地广, 所以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机械化。工作人员憨笑着:“这边一千亩地吧,就十几个人负责。工作很简单,钱还多。最近棉花又涨价了。”

工作人员带他们到采棉机哪儿:“以前很多地方其实还有专门的采棉列车。一车人坐过来全是采棉花的。毕竟一个月上万的工资, 包吃包住不是哪儿都有的。现在是少了很多,因为我们这边基本上都机械化了。”

以前请人工都能单人给上万, 现在只需要请十几个人, 棉花还涨价了, 一听仿佛能听到工作人员所说的钱币碰撞声。

别说普通人了,贺君和关正阳听着都心动。

一行人转头坐到采棉机上,又有被本地的高效率震到。

采摘棉花的大型机器叫摘棉机。从外表上看, 旁人很难看出来摘棉机是怎么运作的。好在贺君在过来的火车上看过一些相关资料, 已经清楚当地的情况, 也能说上两句:“这是摘锭的摘棉机吧?”

工作人员没想到贺君能说出这么专业的用词, 点头:“哎,是的。”

他点着机器前头好些黄色夹板一般的配件:“扶导器会把棉花弄到采摘室。大概把棉花挤压到这么个宽度。”

他双手比划了一下, 约是10厘米不到:“然后摘锭伸出来, 把棉花勾住。就这么一拉,拉到自己身上。后头就是里面运转。棉花会到后面的箱子里,滚成一个圆筒。直接被丢田里。回头再收。”

如今已经是棉花采摘最后阶段。田里有采棉机在运作, 也有专门从地里运棉花圆筒的。这些圆筒被运输到货车上, 一辆车也不过就只能装六个棉花圆筒。

圆筒外面是明黄色, 里面从侧面看就能看出全是雪白的棉花。

关正阳好奇发问:“这些棉花在里面会洗干净吗?”

工作人员应声:“会。在车子里面就会去泥土, 清理掉一些垃圾。采摘后就已经很干净了。后续还会再处理。”

贺君想了下, 想着水稻的收割机:“水稻也有专门的联合收割机。可惜现在的联合收割机都很大。南方水域太多, 土地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不像北方。北方因为缺水, 所以浇水都采用的是滴灌方式。大规模的种植, 自然可以用这样方便的采摘机和收割机。而小规模种植以及地形较为麻烦的地区, 完全不适用大型收割机。

工作人员听着也知道:“噢,是这样。有想法肯定有人早就在想了。水稻种植和棉花种植都是大事,人能给自己省点力气,能想出来的方法多了去。要是哪种没怎么采用,肯定是因为效果不怎么好。”

这话太真实,让贺君和关正阳都笑起来。

贺君和关正阳半路过来学东西,当然是比不上研究多年的人。就像工作人员说的,要是有什么点子没人用,未必是没人想到,而是很可能纯粹属于效果不好被淘汰了。

棉花采摘也是如此。

贺君有查资料。光采摘机的种类,他就看到眼花缭乱,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种类。棉花种植除了采摘,还有种植机:“我记得棉花种植的机器也和水稻插秧的机器很不一样。”

他向工作人员比划:“是一边撒种子,一边后面有个膜。”

工作人员立刻意会到贺君的意思。种棉花那是开春时的事情。现在节目拍摄肯定不会拍到明年开春。他也就只能口头上和贺君说一说:“对。撒种子是按照一定速度撒下去的。撒完种子会盖上一层地膜。机器都是无人驾驶了,它自个会开。我们的人就在后头,每两米铲点泥巴上去,盖住地膜。”

完全用不到的小知识又多了一点点。

因为种植水稻完全用不上地膜。

贺君失笑:“一种植物真的是一种种植方式。先前我还觉得应该是大同小异。现在想想和北方种植水稻,是有点大同小异,但这个能复制过去的方法都复制过去了。”

余下的全是特性的东西。

比如说棉花是要采摘的,而水稻是要收割的。人工处理时就完全两码事,弄到机械化上必然也是两码事。

“有些一样的。施肥是一样的。我们现在都开无人机施肥。很快的。我儿子就会开无人机。”这位工作人员这么说着。

他想起自己儿子,脸上带着一点骄傲:“他学农业。考了个无人机证。放假的时候,我们这片都是他施肥的。以后工作看他自己吧,想回来干就回来干,想在外面闯闯,就在外面闯闯。外面机会多点。”

话是说外面机会多,可意思里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子承父业。

“说起来。”工作人员也不是只挑拣好的说,也说了一下缺憾,“采棉机不是全能采完的。还会剩下一些棉花。找个机器采那些掉地上的剩余的棉花,一亩80块钱吧。比人工是便宜。人工一天要五六百块钱。”

关正阳头脑灵活,一算:“一天算500,一个月30天,那就是一万五!”

难怪大家要过来采棉花。这可太有钱了。要知道一线城市大厂应届生,能拿到一万五一个月工资的也没多少人。当然,两者福利待遇不一样,未来前途也不同。

不过也难怪现在这儿的人都要用机械采集,便宜太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