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章 美狄亚(1 / 2)

加入书签

西比尔压制着身体的抗拒, 将自己亲密无间地贴在阿波罗身上,露出了无比满意、满意到了幸福的微笑。

或许是太过靠近理性之神的关系?还是说她真地战胜了爱神的力量?她竟然在此时想,若非厄洛斯的金箭使她对一个“久仰大名”的人产生了狂热的爱恋, 就像那些古代听了谁谁谁的名声后就陷入痴恋, 求而不得后活生生让自己得了相思病日渐憔悴, 非常真情实感的深闺少女/年一样,或许她还不会如此在乎自己对阿波罗的爱。

冲着厄洛斯说什么她之所以听阿波罗的话不过是因为她爱他之类的豪言, 当然是假的。

一开始见面的时候, 她就是抱着这家伙是神,自己打不过, 也抵抗不了, 那就只能虚与委蛇,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利益的心态和阿波罗相处的。

之后虽然她在阿波罗的溺爱和自己情感的变化下逐渐放肆起来, 但总的来说她也没有忘记这位是个神明,没有忘记自身在各种层面上的卑微。

西比尔已经承认了,无论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总之她就是一个有些刚愎自用的人,而且还很自负, 忍受不了自己在他人之下的现实。

如果这样的现实真地存在,那么鉴于她是守序善良阵营的, 她也只会敬而远之,眼不见为净——这大概也算是在无法根除自己的缺点这一前提下能做的最无害的放纵了。

简而言之, 穿到这个到处都有比她“高级”的存在的世界后,她潜意识里其实一直带着一种“我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你们也别来惹我”的自欺欺人的心态。

很虚伪很庸俗, 但这是普通人生活在社会上所必需的技能之一。

即使后来她迷上了艺术之神、太阳的化身, 为他在注视她时不自禁露出的笑容而甜蜜, 她的这一理念也没有发生改变。

直到预见了美狄亚的故事,多少猜到了这是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的世界后,她才开始有了“主观能动性”。

这么说有点莫名其妙,但事实就是如此。

不停地穿越,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她本质上作为一个对未来并没有什么强烈目的的人,如果想要健康地活下去,那么至少得给自己找一个目标,或者说,意义。

那么这些世界中的主要剧情就是她的灯塔。

这也是为什么她坚持要到科尔基斯来帮助美狄亚的原因。

否则的话,世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悲剧,美狄亚的悲剧在欧里庇得斯的演绎下是充满魅力,可是世界上多的是那些毫无魅力,令人作呕的悲剧。这样的悲剧是没多少人在意的,所以才更有拯救的价值——因为除了她之外估计也没人会去拯救。

可是她还是选择到科尔基斯来了。

出于某种说不清楚的心理,她将这些主要角色当成了类似于锚一样的东西。

然而结果证明,这真是一次令人失望的旅行。

美狄亚并非她幻想中的那个人,不是活在众多论文中的那个人,她活生生的,全是真实,以及伴随着真实而来的丑陋。

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要经过时间的酝酿的。大庭叶藏的真实也叫她难受,但是难受完了她照样全盘接受,还能闭着眼睛瞎吹,强行双标,照旧将大庭叶藏当作世界上最好、最珍贵的存在。可是美狄亚就不同了,她的真实只让她厌恶。

鲁迅曾写过这么一句话,用来概括美狄亚的表现很合适: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明明给美狄亚带来厄运,伤害了她的人是操控了她的爱情的爱神厄洛斯,袖手旁观的保护神赫卡忒,高高在上的众神以及自身拉胯的伊阿宋,但是她没有将獠牙对准这些人,她选择将一个不远万里前来提醒她,试图帮助她的凡人当作替死鬼,来交换自己的平安。

在她口口声声说什么自己不服,说什么她有本事有能力却因为是个女人就比不上男人这件事叫她愤恨,说什么西比尔是好人是善良的人——在她说这些话之后,她做了这样的事,只会暴露出她的虚伪。

她比那些她怨恨的人又好到哪里去呢?不过是还披着一张弱者的皮,即使如此,这张皮也只是为了粉饰她有野心却没实力的尴尬现实罢了。

而面对比她更弱的人,她就不再那么冠冕堂皇了,她可以随意摆布弱者的命运,正如她的命运被强大的众神随意摆布。

她的愤怒她的不屈她的顽强,不是为了弱者发声,不是为了追求公正,而只是想让自己也成为强者,好使她能够摆布弱者而已。

所以她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没错。

美狄亚杀兄弑子的罪并不能全部归咎于厄洛斯与伊阿宋,西比尔在自己也中了爱神的金箭后就明白了这一点。

多的是充满浪漫情怀的人鼓吹爱情的力量有多强大多不可抵抗,但是再如何,爱情都不可能扭曲一个人的本性。

美狄亚做了那些可怕的事,她本可以不用那么残忍的做法,也依旧能在爱火的鼓动下达成自己的目的,但是她偏偏选择了最极端最激烈的一种,只因她本就是这样的人。

爱情不背这样的锅。

就算不是为了爱情,为了权力、为了地位,只要有机会,美狄亚也会做出这样的事。

爱情在其中不过起到了推动力的作用。

就比如此刻,爱火烧灼着她的理智,脑海中仿佛有一个无比甜蜜又梦幻的声音,无时无刻不再提醒她阿波罗不是她该爱的人,也不是她真正爱的人。

脑海中的声音甚至都给了她一套合情合理符合逻辑的借口:

说什么爱不爱的,其实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慕强心态和斯德哥尔摩症状吧。

难道我的择偶标准是阿波罗这样的类型吗?

当然不是。

如果没有“艺术之神”的概念加持,难道我会把阿波罗和其他希腊神明区别看待吗?

当然不会。

不过是因为没别的人可以捆绑,独自一人又太过寂寞,所以即使明知双方差距大过云泥,还是鸵鸟般的饮鸩止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